文章图片
图7:比较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领域和占比较低的领域 。
首先,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产品有以下:液体、流体、粉末,产品最初的形状不是固定的,且“质地柔软” 。因此实现优化的标准非常多,且非常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得出最合适的见解 。即,很多无法实现标准化的“隐性知识”、“技巧”最终演变成了“匠人、工匠精神” 。
此外,以上这些领域都需要在车间里不断的改善和改良,且认真、极具忍耐力的日本人优化了每个细节 。最终,以自下而上(Bottom Up)的方式,生产出设备、材料、零部件 。因此,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企业占比较高的根本原因所在 。
欧美人是如何研发设备的?
另一方面,在日本企业占比较低的领域,即AMAT(美国应用材料)、Lam Research(Lam,泛林集团)、KLA(科磊)、ASML(阿斯麦)四家欧美企业是如何研发的呢?首先,他们根据市场(Marketing),把握需求(Needs) 。而且,各类设备在最初研发阶段都有科技(Science)成分存在 。
在需求(Needs)和科技(Science)的引领下,根据强有力的自上而下(Top Down)的领导方式,构架整个设备 。且多以模组化(Module)的形式呈现 。
另外,在研发设备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Simulation)实验 。同时,将技术(Technology)和技巧(Know How)“软件化”,融入设备 。最后,将以上元素汇聚于一体,生产出拥有全球标准的设备 。
因此,可以看出,欧美社会的“坚硬强势”的“契约精神”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
总体而言,大部分日本的设备厂家是为各个半导体厂家“量身定制”设备,而欧美的设备厂家基本上是仅生产一种具有全球标准的设备 。总而言之,在设备研发方面,日本企业呈发散趋势、欧美企业呈集约趋势,大相径庭 。
因此,日本企业在液体、流体等形状不固定的材料方面占有较高比例,而欧美厂家在使用光、电子束(Beam)、等离子的真空设备方面占有较高比较的原因正在于此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部分!
日本人、欧美人在思维和行动方式上的不同点
至此,我们论述了日本人和欧美人在设备研发等方面的不同点 。日本人、欧美人在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设备的研发 。
首先,欧美人是理论先行 。而且,在研发初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才固定一条方针 。在此基础上,创造规则(Rule)、情节(Story)、逻辑(Logic) 。反过来说,欧美技术人员的下属们比较笨拙、做实验的水平也不高(倒不如说,欧美的文化就是技术人员不做任何实验,而是把实验交给一种被称为Technician(技师)的人员) 。
另一方面,日本的技术人员以出色的感知和经验为基础,直接亲自动手做实验 。此外,日本人很擅长在固定的框架内优化某个项目 。但是,日本人不擅长制作规则和规定 。
如上所述,日本人和欧美人在思维方式、行动方式方面大相径庭,且这与他们在设备等领域的占比有很大的关系 。至此,就半导体生产的前段工序,我们分析了日本企业占比较高(较低)的领域、具体比例、分类、原因 。
接下来,我们论证后段工序 。在论述后段工序之前,我们会先谈以下内容:随着3D封装(3D Packing,以下简称为“3D IC”)时代的到来,在前段工序、后段工序(封装)中间,出现了Paradigm Shift(典范转移) 。
3D IC时代的Paradigm Shift(典范转移)
在笔者担任微缩化加工技术员的1987年一一2002年期间,并没有特别在意后段工序和封装领域 。此外,在笔者担任同志社大学经营学教师的2003年一一2008年期间,计划对后段工序进行调查时,相关人士说:“您知道《士农工商、后段工序》吗”?即,在半导体工艺的世界里,有明确的“等级制度(Hierachy)”(如下图8) 。
- 攻克|打破日本垄断!售价7亿元的设备被中企攻克,已开始量产
- 能量密度达500Wh/kg!日本开发出新款锂空气电池
- 芯片|据称索尼和台积电计划在日本投资70亿美元建芯片工厂
- 区块链|在日本,区块链有哪些应用
- 机器人|售价10万的日本“妻子”机器人,除了生娃啥都能做?太天真了
- 快来领取随日本亿万富翁进行月球旅行的免费入场券!仅限前8人
- 任正非说对了!19亿美元拆除华为设备后,美国5G有新消息!
- 盲盒是现在很流行的玩法|日本亚马逊推出显卡盲盒rtx3090xt显卡
- |日本手机为什么沦落了?
-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了技术驱动成长期 半导体及元件板块短线拉升|板块异动 | 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