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评论:企业不要把软件化当作数智化

text":"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牛慧卿
软件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灵魂在于从“数”到“智”的跨越 。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 , 企业安装了各种软件 , 初步实现了信息化 。 近年来 , 企业开始做数字化转型、数智化 , 开始投资新的软件 , 去加入上了网的平台 , 购买上了云的软件 。 有的企业认为在京东、天猫卖产品就是数字化转型 , 有的企业认为使用了放在大数据中心的软件就是数智化 。 然而 , 软件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灵魂在于从“数”到“智”的跨越 。
上世纪80年代起 , 企业开始购置各种软件 , 如POS(销售系统)、OA(办公自动化)、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 。 POS机系统为销售活动大大提高了效率 , OA系统便利了上下班打卡、文件传阅等 , CRM记录了客户的情况 , ERP跟踪了企业的人财物的运行情况 。 这些软件的共同特点是可以记录经营状态 , 存储了大量的数据 , 但只能存储数据 。
一位数据挖掘科学家说:“我们已经花了太长的时间把数据存起来 , 现在是该把它们取出来的时候了 。 ”这句话恰好告知了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下一步该做什么 。
《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中的关键词是“上云用数赋智” , 说明“数字化”只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 而终点则是“智能化” , 数字化转型就是“数智化”的过程 。 “上云”可以实现企业数据互联;“用数”是要促进对企业产生的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赋智”是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潜在的规律、形成知识、支持决策 , 最终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 实现商务智能 。
把过去的POS、OA、CRM、ERP等软件搬到大数据中心的云空间里 , 就完成了“上云” , 但这些软件是否“用数”和“赋智”是需要判断的 。
在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 , 即各种原理形成的算法 , 才能找到规律和模式;用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 才是运用了智能 。 如传统的ERP核心模块是物料资源计划 , 用以记录和安排生产情况:每一种产品需要的物料有哪些 , 各需要多少?哪些供应商可以提供哪些原材料?某个时间段的产出需求是多少?最终按需求安排生产采购计划 。 然而却忽略了ERP系统中积累了那么多数据 , 通过挖掘可以产生智能 。 数智化的ERP通过历史数据对不同供货商的供货及时度、供货质量等评分 , 自动找到未来最值得合作的供应商;对生产用料的规律总结实现智能下单 , 将采购成本降到最小;对过去几年的产品需求统计分析用以预测未来需求 , 实现精准生产 。 数智化的CRM系统根据客户购买的频次、每次购买的平均金额、经常购买的产品等数据 , 把客户通过聚类算法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客户群体 , 通过分类算法描绘出用户群体画像 , 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案 , 实现个性化服务 。 生产原理、采购库存原理、营销原理与数据挖掘、统计学、预测方法在企业数据中应用 , 产生了企业管理的智能 。 这些即为“用数”“赋智” 。
有的软件企业已经是“数智化”的先行者 。 某ERP系列软件中的云会计是一个小微企业财税金融服务平台 , 可以解决一般的财税管理问题 , 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评价 , 联合金融机构对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 , 解决了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而融资难的问题 。 企业的内部数据随时转化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动能 , 企业间形成了真正的多赢互通 。
软件产生数据 , 数据与原理、算法结合生成知识 , 知识支持决策 , 这便是从“数”到“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 软件是数智化的载体 , 但企业要学会读懂软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