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头条书团#今天,我们介绍一本书,来自《大头侃人:任正非》 。作者是蜻蜓FM的王牌主播,《大头侃人》的收听量已经超过5.9亿 。作者以丰富的理论体系、多元的观察角度、独特的幽默与温情,深入剖析了这个时代的商业巨头,为观众提供了创业与拼搏背后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
本书的主人公任,是一个注定永远铭记中国商业历史的伟人 。他重新定义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奋斗 。他创建的华为企业,和他一样冷静低调 。历经风风雨雨,它克服了困难,攀上了时代的高峰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苦难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财富 1944年10月25日,一个男婴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出生 。父亲任默孙希望儿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不为名利所动,不畏艰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因此,他和妻子,都是老师,认真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任 。他们期待着这个孩子的未来 。
任是他家的长子 。“我从小到大最大的记忆就是吃不饱 。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个馒头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梦到有没有馒头吃,有没有努力学习的追求,以及未来有什么发展机会……”多年后,当一家德国电视台采访任时,他回忆道 。
在这三年的艰难时期,任一家的处境更加尴尬 。他在这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中描述了那个困难时期:
.每个学期每个人都要交2-3块钱的学费,说到交,我妈每次都发愁 。我经常看到我妈妈在月底向各地的人借钱来度过饥荒,她去的时候经常不用借钱 。
直到高中毕业,我才穿衬衫 。有同学看到天很热,我还穿着厚外套,就问我妈要衬衫 。我不敢,因为我知道我做不到 。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给我两件衬衫 。我真的很想哭,因为我有衬衫,这对我的兄弟姐妹来说会更难 。当时我家2-3个人共用一床被子,破旧的床单下面铺了稻草 。
上大学的时候拿走一床被子对我来说就更难了,因为那时候布票和棉票也是管制的 。至少有一年,每人只发一张0.5米的布票 。没有床单,我妈就捡了一些毕业生丢弃的破床单缝起来清洗 。这张纸在重庆陪伴了我五年 。
当时我们家的每一顿饭都是严格分割的,控制每个人欲望的配给制度,保证每个人都能生存 。如果没有,总会有一两个弟弟妹妹活不到今天 。我真的能理解“活着”的意义 。
高三的时候,有时候在家复习功课,饿得受不了 。我把米糠和蔬菜混在一起,被烙着吃 。我父亲见过我几次,他感到很苦恼 。其实当时我家穷得连个带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都装在藏红花里,我也不敢随便抢 。



高考前三个月,妈妈经常在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 。
1963年,任正非凭借顽强的意志,以中上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该校被并入重庆大学),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是命运给予他最好的礼物,它开启了任正非后来的人生所有 。父亲嘱咐他要不断学习 。任正非在大学时期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 。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到可以阅读大学课本的程度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1968年6月,任正非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到了1974年,因为国家要进行“四三方案”,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基建工程兵,前往辽宁,参加辽阳石油化纤厂的建设 。这个兵种当时是专门为国防需要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队,任正非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 。他科技素养很高,在部队技术发明中表现优异,特别是两次对国家科技空白的及时填补,让同事们交口称赞 。
1983年,任正非以技术副团级的身份转业,他曾说“从军14年吃了很多的苦,但也有很多快乐”,“我是一个没有获得军衔的退伍军人” 。这段军旅时光,是他一生中意义重大的气质锻造阶段,转身踏上了深圳——当时全中国最有活动的创业热土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华为刚成立一年,就有10次差点儿倒闭华为1987创立的时候,资本只有两万一千块,创始人任正非44岁,正处于“人生路窄”、生活所迫的情形中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华为刚开始的业务是卖养生保健的减肥药 。后来公司转向火灾报警器销售,结果销路也不太好 。那个时期的华为和国内无数小公司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活下来是最高的目标,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吧,所以,华为前期的业务也比较杂 。
那时候的华为人很少,无论是什么事情,任正非都要亲力亲为,进货得自己去搬运,从人家的仓库里搬出去20米左右堆在那里,再倒头回去背另一堆……就这样一小段一小段路地挪,还要堆在看得见的地方否则丢了怎么办?
任正非后来感慨说:“那时候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都很好,允许我把货物搬上公共汽车 。如果是今天的公共汽车,不允许搬运货物,那我们的创业可能就不能成功了 。”
有一天,任正非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产品——程控交换机 。今天的很多年轻人都没经历过固话时代,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于1876年诞生于美国贝尔实验室,一部固定电话要打通,核心设备就是交换机 。它承担着所有的转接功能,好比整个电话网的大脑,连接各个终端用户的电话机 。到了1965年,美国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来控制的电话交换系统,叫程控交换机,这是电话交换机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和传统的机电式交换机相比,程控交换机速度特别快,语音更清晰,工作效率提高了上万倍,体积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很快成为发达国家电信的主流设备 。到了20世纪80代,电话在我国还没有普及,电话接续靠的还是传统的步进制、纵横制 。
但是,此时国家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都在大兴土木,对电话的需求突然间比过去几十年都要迫切,当时我国还不能自主生产程控交换机,只能从国外引进,但西方又对中国限制了出口 。
有一天,任正非看到一个朋友在做程控交换机的生意,他就跑过去了解 。那个朋友一讲,上过大学又做过技术骨干的任正非一下子就明白了程控交换机的价值 。当时一台程控交换机能卖多少钱呢?7.5万元 。
华为初期主要是做程控交换机的代理,因为市场的需求特别大,公司每天就是卸货、装货,慢慢地开始挣钱了,员工也渐渐增加到了20多人左右 。那会儿的华为就特别重视信誉,所以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年轻的华为终于度过了最难熬的初创时期 。
一般人挣到这么一大笔钱后,会有成就感,会选择多代理几个品牌,或者在代理这条路上深根 。可是任正非不这么想,他琢磨,交换机牌子那么杂,技术难度也不算高,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研发 。这就是企业家和普通商人的区别:搞代理,风险低,并且也有钱赚 。而搞自主研发呢,这条路漫长危险,投入大,风险高 。任正非的格局和视野在于:如果不自己搞研发,我们会始终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最底端,任人宰割 。这就是华为能成长为今日华为的血性和基因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风雨真正到来的时候,才能看出哪些人识雄才大略,哪些人在纸上谈兵 。任正非曾经三次上过美国的《时代》周刊,《时代》东亚采访人员查理·坎贝尔在提名词中写道:
“当任正非在 1987 年投资 5600 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 。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公司,去年营收达到 1070 亿美元,客户遍及 170 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
在华为开疆拓土的进程中,不能不提到思科 。2002年,思科的一个全球副总裁来到华为,指责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华为必须承认侵权、赔偿,然后停止相关的销售 。
华为深知知识产权的厉害,走上国际化道路的时候特别注意这一点,有了知识产权的意识 。但是华为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当年面对思科咄咄逼人的指责,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撤回了在美国十几件路由器产品 。
思科却以为自己抓住了华为的把柄,包括美国的一些媒体也开始发难华为 。刚到国外市场闯荡,华为就遇到了思科的强力指控,这给华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侵权提起了诉讼 。他们的诉状很专业,长达77页,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21项罪名 。这是华为出海以来碰到的最大挑战 。自从思科全球副总裁离开华为,任正非对这场诉讼就有预料,只是没有想到它来的那么快 。他派出了大将郭平到美国去,担任此次诉讼的总负责人 。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

文章插图
任正非深深地明白,和解和获取赔偿根本不是思科的目的,思科不缺钱,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诉讼在全球市场遏制华为,保证思科全球独大的地位 。所以,面对思科的打压,任正非主张采取全面开花的策略:第一,用法律来制定应对的策略和方法;第二,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第三,思科用媒体来忽悠大家,那么华为也用舆论战告诉大家真相 。
就这样,华为成立了由郭平、费敏、洪天峰等数位副总裁,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数据产品研发、市场、公关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应诉团队,组成一个“豪华天团” 。
思科的公关能力非常强大,在这次诉讼之前,思科在全球投放了1.5亿美元的广告,成功地让全球人相信华为偷走了思科的技术 。思科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具有出色的社交才能,能言善辩,赢得了全球舆论的强大支持 。甚至在中国,不少知名媒体都明显站在思科一边 。相比之下,华为就非常低调,无论别人怎么说,华为都不吭声,任正非觉得华为还没有上市,公司依法纳税、守法,对客户和员工负责就可以了,不需要抛头露面 。针对外界的各种说法,华为也从不解释,于是首先在舆论上吃了大亏 。
郭平到美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关团队换掉,换成擅长危机公关的美国海陆律师事务所,请来美国知识产权诉讼领域的顶尖律师罗伯特·汉斯拉姆来代理华为的诉讼 。汉斯拉姆非常有经验,曾代理过微软垄断案的诉讼,在业界享有盛名 。
麻烦的是,罗伯特·汉斯拉姆也认为华为肯定有问题 。律师都不相信当事人的清白,怎么去做辩护呢?在这种情况下,郭平就把汉斯拉姆请到深圳去,让他到华为看一看华为走过的路,看看华为的研发路径和技术实力 。汉斯拉姆到了中国,全面检查了华为的研发过程和技术实力,开始信服了,说,没想到华为是这么一家规范的公司,他对赢得这次诉讼充满了信心 。
华为这次请到汉斯拉姆的确请对人了,汉斯拉姆很快就发现思科有一个致命的软肋——私有协议 。什么是私有协议呢?就是说,国际标准组织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制定标准和规范之前,某家公司跑得快,先进入市场而形成的标准,这就叫私有协议 。私有协议是用来建立市场壁垒的有力武器,容易涉嫌垄断 。在美国,垄断是一个很大的罪名,如果政府认定大企业有垄断行为,就可能对其采取拆分行动 。在美国商业史上,1984年美国AT&T因为涉及垄断被分拆就是其中一例 。美国大公司都不愿招惹上垄断罪名 。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汉斯拉姆不愧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顶尖行家,他打蛇打七寸,建议在私有协议上下功夫,针对思科利用私有协议搞垄断行为,发起反击 。
通过跟两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华为学会了打破自我,主动走上前台展示自己,赢得别人的支持 。华为在美国跟思科这场官司特别有意思,这场诉讼是在美国律师团队的帮助之下打赢的 。
一直以来,华为都是一家虚心向美国学习的公司 。英国的一家电信公司曾这样评价华为:“你们不知道,华为看上去是一家中国公司其实整个做事的风格是美国公司的风格,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帮助设计的,人力资源是 Hay Group帮助设计的,组织架构是 Mercer帮助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帮助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BM帮助设计的……这是一家被美国忌惮无比的公司,但又是一家学习美国成长起来的公司 。”华为在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中,各种建章立制耗资巨大 。
如果大家想看更多任正非与华为一起走来的辉煌与传奇,可以去看《大头侃人:任正非》这本书 。@联合读创

最后给大家讲几个书里的小故事 。
2017年春节,73岁的任正非去玻利维亚度假 。玻利维亚是高原地区,气候恶劣 。那么任正非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度假呢?因为那里有华为派驻的员工,他去那里看看他们 。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外出看望驻守海外的员工 。
利比亚开战前两天,任正非飞往那里看望员工;阿富汗战乱危险时期,任正非往那里看望员工;北冰洋开转冷的时候,任正非赶去那里看望员工 。
任正非做过一个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 。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还这样在全球一线奔波,让人特别感动 。这些就是华为最伟大的地方,永远冲在最前线,上下同欲,万众一心 。
孟晚舟事件打乱了华为进攻的步伐,也打乱了华为接班人的计划 。未来的华为将向何处去,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任正非自己也说,至少从技术高度来讲,华为进入了无人区,茫茫不知前路
【华为手机创始人以及历程 任正非华为创业史】每一个伟大的公司都会有如此时刻,对华为来说,这种困境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华为的智慧和耐心,我相信,华为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