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间的力量——1991 人工智能大辩论 30 周年纪念:主义不再,共融互生|GAIR 2021

人工智能|时间的力量——1991 人工智能大辩论 30 周年纪念:主义不再,共融互生|GAIR 2021
文章插图
整理 | 熊宇轩、琰琰、维克多
编辑 | 青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AI盛会,GAIR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留下众多精彩、经典和令人惊叹的瞬间。GAIR 2021则延续以往豪华阵容,以1场主旨论坛、2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涵盖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新消费等热门领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上世纪80年代末,以符号逻辑为基础的传统人工智能遭遇理论危机,新的人工智能理论陆续被提出,人工智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联结主义、行为主义等学说迅速兴起。
近十年来,得益于硬件设备和算法技术的提升,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联结主义感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然而,正如图灵奖获得者 Alan Kay 所言,尽管如今的深度学习研究空前繁荣,此类方法在数学原理上的突破仍十分有限。
在感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从各种数据来源中提取有效的表征。但是,深度学习技术在决策、规划方面的能力却十分有限。
为此,研究者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学说的融合,试图为未来的人工智能研究寻找破局之法,催生了“神经-符号计算”、“双系统理论”等新型研究范式。人工智能研究社区再次面临重要的路线抉择。
在近期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峰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GAIR 2021)上,有六位重磅嘉宾作为这场里程碑式变革的重要见证者出席:
  • 杨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IEEE/AAAI Fellow;
  • 张成奇,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长;
  • 周志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ACM/AAAI/IEEE Fellow;
  • 赵峰,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Sloan Fellow
  • 林方真,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AAAI Fellow;
  • 林德康,奇点机智联合创始人。
人工智能|时间的力量——1991 人工智能大辩论 30 周年纪念:主义不再,共融互生|GAIR 2021
文章插图
圆桌论坛:1991人工智能大辩论三十周年纪念
六位顶级人工智能专家齐聚一堂,回顾当年人工智能大辩论的盛况及影响,以史为鉴,探寻人工智能下一个 30 年的发展道路。

1

风云变幻:1991 年人工智能大辩论
自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之后,人工智能研究者们主要形成了符号主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等学说。上世纪 90 年代初,符号主义流派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基于知识的启发式求解方法指导下,人工智能技术在专家系统、机器翻译、机器视觉、问题求解方面已经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