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二 )


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文章图片
ArcBrowser的使用界面 , 硅星人编辑制图
Favorite下方则是钉选区域(Pinnedtabs) , 可以通过创建不同的自定义文件夹 , 把常用标签进行分类管理 。 也让你能够非常方便和直观的找到你在不同场景下需要使用的页面 。
钉选区的下方是ExploreTab区 , 也叫临时标签区域 , 主要用于存放当天开启和使用的标签 。 但与以前的浏览器标签越堆越多不同 , Arc有个要求 , 就是每个标签都会在闲置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 , 系统默认的是12小时 , 你也可以手动改时间 , 但最长不超过一周 。
被自动关闭的标签也并非就再也找不到了 , 而是被Arc自动归档到了一个类似于回收站的地方 , 被称为Archive(归档) 。 跟在iPhone上的已删除相册差不多 , 你按日期、名称等找到这些被关闭的标签 , 并可以选择预览、恢复或者永久删除 。
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文章图片
Arc的Archive页面
最后 , 在侧边栏的底部是个人空间和工具管理 。 Library用于存放浏览截图、文档、桌面文件等文件 , 还支持使用一系列内置工具(这个稍后重点介绍) 。
除了侧边栏的设计之外 , 从整个页面设置来说 , 浏览器主题色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 , 所有标签的分类管理都可以直接通过拖拽的方式添加 。
引入Space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 , Arc还在浏览器中引入了space(工作区)概念 , 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工作分割和管理 。
比如用户可以设置工作与个人事项两个space , 不同space有各自不同钉选标签和每日标签 , 但同时也能共享常用的favorite标签和个人的空间 。
Space的切换方式跟iPhone上的后台应用程序类似 , 每一个Space都可以设置独立的名称、图标和配色 , 从而方便用户区分和调用 。
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文章图片
Arc的工作区 , 图片来自Arc
用户通过点击侧边栏底部个人空间部分的Space名称就可以进入工作区进行自由创建、选择和切换 。 灵活的分屏系统
聊完了功能区域 , 再来看看浏览器中另一大主体部分——窗口 。
在Arc中 , 由于上方的标签栏被整合到了屏幕左侧 , 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隐藏侧边栏 , 从而让整个窗口空间都被释放 , 用户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在显示内容上 。
整个屏幕可以被用户根据显示屏大小自定义分为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屏幕 , 方便用户进行对照查看 。 窗口可以显示不同space中的标签 , 关闭某个窗口也不会导致任何标签被关闭 。
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文章图片
Arc的分屏系统 , 图片来自Twitter
此外 , 当用户切换到另一个桌面时 , Arc会自动把正在播放的视频变成画中画模式悬浮到当前桌面 , 整个窗口管理非常灵活和人性化 。
从2008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这个神秘公司想给浏览器来一场彻底革命
文章图片
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用户界面的改变之外 ,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在Arc的浏览器功能上 。 简单来说 , 过去浏览器能实现的Arc基本都有 , 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更多生产力提升功能 。
目前 , Arc内嵌了包括笔记(Note)、画板(Easel)和剪辑(Capture)等几个素材收集和管理工具 。 硅星人感觉 , 这几个功能集成了iPhone和iPad这几年的内置功能和Miro、Notion等生产力工具的概念 。
比如它的Notes功能 , 就是帮助你快速打开一个空白页并记下内容 。 这个空白页还拥有自己的URL , 因此在记录完之后 , 用户可以直接将其保存在钉选文件或者发给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