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焦镜头|手机长焦演变史:是时候换个新战场了( 二 )


融合算法才是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 除开小米和三星外 , 几乎所有的影像旗舰都走上了另一个方向:用高素质硬件搭配融合算法让纸面上的参数变得不那么具有参考性 。 最典型的莫过于华为P50 Pro/Mate 50 Pro、vivo X90 Pro+和小米13的新方案 , 虽然三者都搭载了素质较高的长焦传感器 , 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变焦建议倍数定在3.5倍而并非常见的5倍 。

雷科技制图
也就是说不少厂商已经开始对手机长焦做减法 , 通过更强的AI算法、更先进的ISP处理器、高素质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无损变焦效果 , 简单来说 , 由于内部结构空间的局限 , 注定智能手机在硬件上不可能如专业相机那样自由发挥 , 因此计算融合摄影成为了最可能有作为的方向 。
有意思的是 , 这几款手机的3.5倍焦段并非我们传统印象中那样超过这个倍数就变成画质下降严重的数码变焦 , 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 , 5倍IMX586 或者是三星的10倍小底这样的更远焦段会带来更好的表现 。 不过根据实测vivo X90 Pro+上的长焦镜头可以做到在3.5倍到10倍之间无损变焦 , 这个表现甚至比小米12S Ultra的表现还要恐怖 , 完全可以当做是一颗主摄级别的传感器 。

雷科技摄制(更高的倍率 , 画质却更清晰)

雷科技摄制
针对大家好奇的为什么要把焦段限制在90mm(即3.5倍变焦)的问题简单做个解答 。 举个例子之前不少旗舰影像手机由于镜头的限制 , 最优画质基本只有0.6X、1X和5X三个焦段 , 而其余时候 , 无论是1.2X还是说4.9X都是依靠镜头数码变焦和裁切而来 , 应证了手机摄影上“焦段越长 , 画质越差”的结论 。

雷科技制图
而vivo华为等厂商的操作是为了解决从1X到5X之间的画质差距 , 让手机进行3.5倍变焦时就能直接调用长焦镜头 , 毕竟大多数消费者在变焦时都是使用双指放大的方式或直接拖拉变焦条 , 只有小部分消费者才懂得点击三颗镜头相对应的焦段选项才能获得最好的画质 。
当然肯定也有读者会质疑 , 哪怕你算法优化得再好 , 成像素质肯定也比不上光学定焦的成像(手机上的光学变焦实际上应该叫光学定焦 , 毕竟大部分情况都是根据镜头进行裁切) 。 这话确实没错 , 但高倍率长焦意味着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模组长度会变得更长更大 , 进一步占用手机内部空间 , 如果有读者看过近几年影像旗舰的拆解视频/图 , 应该会发现潜望式长焦镜头所占用的空间已经快追上/超越主摄所占用的空间 , 这其实与潜望式镜头的开发初衷是相违背的 , 毕竟潜望式长焦镜头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降低将高素质长焦镜头在手机内部的占用空间 。

图源B站Up主@微机分
当然也不是说手机的长焦镜头已经发展到顶了 , 除开潜望式长焦设计 , 其实也有不少手机厂商做出了其他尝试:伸缩性镜头、直立式镜头等等 , 小米OPPO等厂商也已经推出了相关概念机 。 不过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原因 , 在短时间内我们还是难以见到搭载这类技术的产品 。
总得来看 , 手机厂商给潜望式长焦做减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 与其让长焦镜头的占用空间变得越来越大 , 不如通过全像素融合算法的方式为手机的长焦发展带来新的解决方向 。 不过如何让消费者去接受手机长焦倍数“倒退”的事实 , 就得看各家厂商如何宣传 , 如何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到其优势了 。
手机的影像发展还得靠“计算”从前文中曾多次提到 , 由于手机的空间问题 , 传感器尺寸不可能越做越大 , 如今基本都已经触碰到天花板 , 但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拍照需求成了一对矛盾 , 手机上的空间有限 , 但是手机拥有比较强大的算力 , 所以在更先进的传感器出现之前 , “算出来”的照片反而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