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台积电被迫集体搬家,台海局势如何走向?


文案作者:风雨如歌
早在上个月 , 台积电被曝出打包了大批设备搬到美国 , 一起前去的还有300名工程师 。
12月7号 ,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了迁机仪式 , 拜登亲自出席 , 这也意味着 , 美国强迫台积电集体搬到美国 , 已经是进行中了 , 今天300人 , 明天又300人 , 迟早要把台积电吃干抹净 。
这件事的背后 , 其实是值得深思的 , 我个人认为 , 促使美国把台积电搬空的原因 , 首先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开展困难重重 。
“再工业化”战略是奥巴马2009年提出的 , 当时美国已经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严重后果 , 于是希望让工业回流 , 此后 , 美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 比如在宣传上 , 不断宣扬中国制造业成本远高于美国 。
最著名的就是波士顿咨询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 , 报告中提到 , “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 。 2015年 , 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 。 更令人震惊的是 , 到2018年 , 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 。
报告中最主要的依据 , 就是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 , 能够使美国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下降 , 从而让制造业回流 。
当时这份报告在网络非常轰动 , 我也看过这份报告 , 说实话我当时是非常震惊的 , 一方面又觉得不太可能 , 另一方面又觉得 , 波士顿咨询这么权威的机构应该不会出错吧 。
事实证明当时的我心智太年轻 , 美国“再工业化”有没有成功 , 数据是最直观的 。
2009年 , 制造业占美国GDP比重为11.7% , 到了2020年 , 这个数字是11.19% , 也就是说 , 经过十多年的“再工业化” , 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 , 反而略有减少 。
尽管有一些零星的制造业迁回美国的案例 , 但总体而言 , “再工业化”战略没有取得多么大的进展 。
最典型的就是川普时期大力推进的威斯康辛州富士康项目 ,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 川普把这个项目当政绩来推动 , 要创造一万三千个就业岗位 , 结果几年过去了 , 现在已经人去楼空 , 没人提了 。
美国再工业化之所以困难重重 , 成本高、工人缺乏这些都是次要因素 , 根源在于这是逆规律而动 。
美国是一个金融帝国 , 全球化的美元是其命脉 , 美元要全球化 , 就必须花出去 , 体现在贸易上 , 就是美国常年逆差 。
这对于美元全球化是有利的 , 但对美国制造业严重不利 , 常年逆差会毁灭一个国家的制造业 , 全球化美元和强大的制造业 , 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 不可兼得 , 偏偏美国就是要兼得 , 那就只能在付出极高的维持成本后 , 依然留不住 。
既然直接“再工业化”进展缓慢 , 那就干脆来个变现的“再工业化” , 直接把台积电打包搬到美国 , 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再工业化”了 。
当然 , 台积电在美国的未来还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
现代制造业是需要配套的 , 需要大量的零部件 , 这些零部件供应商距离越近 , 综合成本越低 , 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项目搞不下去 , 缺乏配套生态是很大的原因 。
台积电同理 , 台积电是植根于整个台湾岛的产业链的 , 不是独立存在的 , 其背后需要一整个配套生态 , 美国能把台积电搬过去 , 但绝无可能把整个生态搬过去 , 因此 , 单纯打包一个台积电的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
不过 , 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动机 , 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主动引爆台海危机 。
对于台湾 , 美国再好的办法不是武装保卫台湾 , 而是按“乌克兰模式”进行操作 , 俄乌战争后 , 美国通过政治压力 , 逼迫盟友们大幅减少了和俄罗斯的来往 , 盟友利益受损 , 美国自己大赚特赚 , 很明显美国想重复这一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