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35岁被裁”“高龄员工劝退”,互联网公司的寒冬来了?( 二 )


02
日式资本主义需要每一环 , 环环相扣 , 首先企业筹集资金不依赖股市 。

本次爱奇艺裁员的背景是为了上市 , 年底“冲业绩” 。 据彭博社今年10月报道 , 爱奇艺计划最快年底在香港二次上市 , 预期将筹集至少5亿美元 , 已委聘里昂、美银及高盛为负责投行 。 为了把财务报表做得漂亮 , 就要大规模裁员减少开支 , 顺利地融资 。
日本老板是干不出这事的 , 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前 , 日本企业的资金只有六分之一左右来自股票 , 资金大头来自银行 。
这种融资模式出发点是为了经营保持长远目光 , 不赚快钱 。 股票市场波动大 , 如果公司开发一个短期内不见回报的产品 , 股东就不高兴了 。 大家看《半泽直树》 , 这部电视剧把银行黑出翔 , 但是银行相对股市等其他金融渠道要好多了 。
不依赖股市的客观效果 , 就是公司管理层不用在意股东的脸色 。 日本的企业把职员放在第一位 , 把股东放在第二位 。 而同时期的美国 , 股票占了企业资金的一半 , 通用汽车公司的前任董事长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公开表明在该公司萧条时期 , 曾经不惜解雇工人以维持股东的分红 。

日本的企业家不敢这样做的 , 万一迫不得已真的做了 , 他们只能私下里偷偷做 , 不敢公开大声张扬 。 为了增加股票的利息而不惜抛弃多年生死与共的职员 , 非常丢脸 。日式资本主义的第二环是抱团 , 上下游供应商不离不弃 。 1980年代日本的制碱水平落后 , 高产能高成本 , 产能利用率为66% , 美国的纯碱要便宜多了 , 但日本企业就是不进口美国货 。 需要碱为原材料的玻璃等行业 , 宁可采购更贵的国产货 。
美国制碱业闷了 , 日本人到底咋回事 , 明明我的货更优惠 , 为啥不买我的 。 制碱协会又是找美国商务部 , 请求向日本施压 , 又是向国际组织打仲裁官司 , 要求贸易自由主义 。 结果 , 政府层面开放贸易后 , 企业自发抵制 , 还是不进口美国货 。
美国商人调查一番 , 才了解到日本人的不成文规则 , 上下游产业有义务相互支援 , 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采购 , 这样会砸了邻居的饭碗 , 到时友商的职工失业了 , 于心何忍?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 日本上游产业链尽可能跟老客户合作 , 抵制外来者 。
这种作风在美国人看来就是恶劣的贸易保护主义 , 针插不进油泼不入 。 但日本企业就是靠这种默契合作 , 生存下去 。 马自达曾一度陷入财务困境 , 濒临破产 , 住友集团仗义援手 , 给马自达低息借款 , 接收马自达的失业工人 , 最终帮助对方渡过难关 。 这一代职场人凭着昭和特色的热血与团结精神 , 把日本从战后的废墟 , 建设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 。

日式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环 , 忠诚文化 。
日式资本主义其实很不资本主义 , 它是论资排辈的 , 家长制的 。 职场上下等级鲜明 , 下级要尊重上级 , 后辈要无条件地服从前辈 。 职场年轻新人再有能力 , 也要按部就班 。
《低欲望社会》的作者就吐槽过这点 , 他自述 , “我二十多岁成为工薪阶层的一员的时候 , 工作速度比周围的人快许多 , 所以很少加班 , 薪水也拿得少 。 我25岁时每个月大概能拿到25万日元 , 可能力差、工作速度慢的人却能拿到将近40万日元 。 ”
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模式不一样 , 在腾讯阿里干活 , 有能耐的可以迅速成为总监 。 领英曾做了份《中国千禧一代商业决策者洞察》显示 , 从职场新人到总监级别的升职过程上 , 90后只需要4年 。 像阿里1985年出生的蒋凡做到淘宝总裁位置了 , 这种火箭式升迁不可能发生在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