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日本开店,日本创业难吗

2018年,钛媒体将陆续推出前沿云技术初创企业全景调查 。本项目主要由阿里巴巴云“泰坦之战”全球制造者大赛推荐,钛媒体筛选,独家采访跟踪 。记录中国尖端科技创新最值得关注的历史 。欢迎点击订阅专题:《泰坦之战》独家追踪
在遇到PSYGIG创始人加里之前,我以为这将是另一个硅谷天才辍学后引起轰动的创业故事 。然而,遇到受日本市场洗礼的盖瑞后,却是一个没有野心的稳健企业家 。
2013年从卡耐基梅隆大学退学后,加里作为一名全栈工程师,已经在美国YC孵化器投资的公司潜伏了4年 。2016年,他开始在硅谷寻找新的出路 。在与为自动驾驶汽车做传感器的工程师和朋友交谈后,他想出了一个做数据处理的项目 。
但在当时,硅谷到处都是这样的企业家 。直到2016年9月,在TechCrunchDisrupt大会上,他遇到了软银开发的家用机器人Pepper,看到了一个不被硅谷企业家看好的新市场——日本 。
动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锁定日本市场后,他考察了日本创业公司的规模和现状,进一步锁定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公司的服务类型 。
他发现,无人机和无人机都配备了管理大量数据的传感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移动设备要复杂得多 。而且每个厂家都有各种型号,如果不是传感器对应的特殊型号,这种数据是无法处理的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工程师都有能力构建一个高性能、大规模可扩展的架构来处理这些移动物联网硬件产生的海量数据 。但众所周知,要构建一个从前端到后端都无懈可击的完整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产品总会有bug,总会被调试 。
“大多数工程师希望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终用户和产品上,因此没有资源,他们无法处理项目工作之外的事情 。”Gary告诉钛媒体,“我们随后建立了PSYGIG的基础产品模块,通过提供API、SDK和SaaS平台,帮助移动物联网工程师加快自己设备的开发,节省工程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产品 。”
传统意义上,无论产品的软件或硬件的某个模块是否有变化,都必须从头到尾重复,重写代码,操作和测试bug 。在数据传输和传输方面,如果没有SDK或者云处理,手动复制SD卡里的数据,上传到GoogleCloud,发给同事让他们分析问题,尤其是复制数据时间太长的时候 。
“但我们优化了流程,几个小时就给了我们 。”加里告诉钛媒体,“如果你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工程师的资源投入到开发新产品中,你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而且,它可以有效地节省他们的开支 。"

中国人在日本开店,日本创业难吗

文章插图
加里,心理战创始人
产品特色:抓住移动物联网 PSYGIG最大的特点是在物联网硬件产品移动时,对其进行跟踪、定位并给出应急解决方案 。Gary告诉钛媒体,他非常重视移动物联网的蓝海 。
人工神经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行业的影响逐渐增大 。加里认为,从1980年到20世纪初,主要是图形和图像处理,而在2010年左右是声音和图像处理 。从2017年开始,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等移动物联网成为趋势,这个热点至少会持续未来5年 。
他认为,未来5到10年,至少会有4.7亿个IOT——物联网硬件,包括智能汽车、无人机和机器人 。
其中B2B业务非常稳定,PSYGIG提供的ToB服务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多平台SD
K、在线诊断工具和一站式Dashboard 。这三个模块支撑了Gary为PSYGIG定的商业模式:SaaS与On-Premise混合型盈利方式 。
多平台的SDK可以帮助测评原始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的硬件和传感器数据,将日志和报错信息上传到云端,通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来跟踪硬件和传感器的移动、交互方式 。
在线诊断工具主要用来调试产品代码,用户还能通过随时搜集跟踪日志和各项指标,对自己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比对,也能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比对,发现解决问题 。
而Dashboard则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大规模对无人机或机器人进行遥感勘测,共享2D / 3D地图,对环境进行进行模拟和分析,为企业提供私人托管和现场解决方案 。
这三大模块可以配合使用,“如果用户选择私人托管方案,我们会对机器整个测评运行阶段进行全程跟踪,如果用户选择了现场解决方案,我们后期插手的地方就少一些,但是价格上会不一样 。”
对产品有了足够的自信,也让Gary开始积极参与TechCrunch Disrupt这种活动,通过此,他认识了当时已经在日本孵化器Open Network Lab毕业的创业者们 。Gary迅速的向Onlab递交了申请书,这也成了PSYGIG走得最奇妙的一步 。
但是想在日本开展业务,还是困难重重,因为YC和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氛围 。
慢——日本创业者面临的统一问题

中国人在日本开店,日本创业难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日本中小企业厅2017年9月5日发布的公开材料《日本中小企业政策》
日本的创业氛围并不像国内媒体说的那样落后与封闭,政府也有很多鼓励政策 。比如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文件,2017年在专门针对女性、高龄创业者和像Gary这样的外国创业者的辅助创业资金中,就有10.3亿日元帮助中小企业招收、留住技术人才 。
“但是申请程序复杂,而且等待时间太长了!”Gary告诉钛媒体,“比如创业公司员工减免这个,如果招收一个技术人才,政府会给40%-60%的补贴工资,这个审查最短的是一个多月,而且每年只能申请一次,关键是并不保证能拿到,我们就放弃了,有这时间不如去做一些更有效率的事情 。”
申请程序慢并不是政府手续中存在的问题,在涉及到银行和金融方面的问题时,程序与审查更繁琐复杂 。Gary说到初期来日本创业时,孵化器给的第一笔投资金,因为合同日期和付款日期有点对不上这个微小的错误,让他的律师忙活了一个多月,最后实在没辙,直接问政府机关的人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虽然最终解决了,但是其中的交流过程太麻烦了 。
虽然政策环境和创业氛围并不乐观,但是Gary却并不认为是劣势,因为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政策下创业,“我有自己的出身优势(Gary生于香港,在加拿大和美国留学工作经验),时刻保持对美国和中国市场的了解 。既然大家都是在一个层次上竞争,我们只要保持自己的优势跑得比他们快就行 。”

速度是致胜的关键日本创业对外国人来说很难,除了上文提到的政策问题和交流磨合之外,还有一堆实质性的麻烦事 。但是PSYGIG为了跑得比别人快,选择了一条捷径,也是前文提到的契机——尽快申请到当地孵化器 。
2017年1月他就敲定在Open Network Lab落地,靠着YC丰富的经验和孵化器密集的培训,PSYGIG在4月的Demo后,正式成为Onlab孵化项目之一 。
目前已经有15期“学员”毕业的Open Network Lab(Onlab),由日本DG公司(Digital Garage株式会社)在2010年开始运营的日本本土孵化器,该公司是Twitter的早期投资人,并将Twitter引进日本,公司公开信息已经投资约有90家公司,也主投了本孵化器的大多数创业项目 。孵化器每年招收两批创业团队,目前已经毕业了15期 。作为第14期会员,Onlab也是PSYGIG的种子轮投资者 。
Gary表示,Onlab在自己创业之初给了极大的帮助,不仅是初期的投资,而是孵化器给的资源 。除了基础的导师指导、熟悉市场和前期用户调研等孵化器的基础功能,相对于在日外国人员创企,孵化器提供的最重要的是加速“本地化” 。
如果不在日本办理行政事务是无法体会其手续之繁琐和细致的,当时具体负责PSYGIG的是孵化器项目经理津田祐实,从登记手续到法律文书都是由她协助办理 。“Onlab真的是给我们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外国人员工的签证问题、合同问题,还有就是银行开户问题,这些极其繁琐,如果我没有走孵化器,我连在当地银行开企业账户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开展业务 。”
但是他学到了日本人的谨慎,对于客户他决口不谈 。虽然现在不便透露已有客户数据,但是Gary的计划是在日本开拓20-100家无人机和机器人创业公司后拓展全球业务,未来也会扩展到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
“在YC的这几年我见过太多种失败的方式,也见过很多公司在面临困难时如何决断 。”Gary还带着硅谷带出来的耿直性情,他并不吝于分享自己在日本创业这一年多走过的弯道 。他发现,打进日本市场最重要的并不是建技术壁垒,而是要学习如何和日本人做生意 。

日式打法:清晰的市场判断和自我定位虽然移动物联网市场巨大,但是对于智能汽车,销售周期太长、资金的投入太大,对于PSYGIG这样的新创企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无人机市场和机器人创企,尤其是对员工在20-30人之间,估值在5000万到1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
日本允许吃面包屑的小公司存在,大公司并不会通过资本或者任何方式去干预这些依附群体,这或许也是日本独特的“契约精神”的体现,(这一点可以参考钛媒体之前文章:赴日投资观察:除了制造业,生活服务、ICT、技术应用也值得投)依附在大公司的外包小公司生存得很好,他们都能为大公司提供完备的服务,所以大公司并不是PSYGIG的考虑对象 。
PSYGIG将自己的用户和目标市场定位在20-30人的中小企业也是建立在自己对于日本公司和工程师市场的理解之上的 。“虽然他们技术强大,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这样的精力和财力预算去做这些 。”而且,Gary将目标市场定位在此的深层意思是,这样的创业公司会越来越多,并且,源源不断 。
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日本创业者与中国创业者最大的差异是“雄心”,或者说是保守 。当问到有没有想过要将业务发展到中国的时候,Gary的回答是目前没有,非常斩钉截铁 。
但是他并不如日本创业者那样不愿意分享,尤其是对于外国人在日本创业的群体来说,他给了很多建议 。
首先需要了解用户 。与美国创业公司已经大公司的暴力美学不一样,“日本人更倾向于想我能为客户做什么,而不是我能提供什么,不是建壁垒,而是了解用户要什么 。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Gary说这是自己在硅谷与在日本体会最深的差异方面 。
对于这一差异,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来太难了 。“尊重文化差异并找到让自己凸显出来的方法 。”
【中国人在日本开店,日本创业难吗】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