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大佬“隐退”,巨头依旧( 二 )


不过黄峥在拼多多的股份很多 。 2018年拼多多上市时 , 黄峥持股43% , 是绝对的大股东 。 而且黄峥的投票权也很多 , 曾高达近90% 。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AB股设置 , 同股不同权 , 在决策投票时 , 1股B类普通股 , 可以代表10股甚至20股A类普通股 。 黄峥就拥有1:10的超级投票权 。 所以他即便不担任管理职务 , 也拥有占据碾压优势的投票权 。
在卸任CEO时 , 黄峥把一部分股份捐赠给了一家慈善基金和拼多多合伙人集体 , 主动降低持股比例 。 卸任董事长时 , 他直接放弃了超级投票权 , 还把剩余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董事会 。
如果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则来看 , 黄峥已经彻底放权 。 但事实上 , 这些规则可能并不适用于黄峥 。 过去 , 黄峥对拼多多的把控力 , 既不来自于头衔 , 也不来自于股权 。
一位接近黄峥的投资人对深燃说:“黄峥核心圈的人非常少 , 他可能只信任几个人 。 ”过去黄峥一直是拼多多唯一的决策核心 , 陈磊和顾娉娉负责传达指令 , 以及决策的具体落地执行 。 即便是隐身幕后 , 拼多多也不会偏离黄峥设定的航线 。
阿里是用合伙人制度来控制公司 。
在阿里 , 董事会之上还有一个合伙人委员会 , 这是马云在十多年前一手搭建而成 。 阿里合伙人通过控制董事会的提名权 , 掌控过半数席位的投票权 , 进而控制阿里最高层面的决策 。
这个架构让阿里的核心权力集中在合伙人这个小范围圈子里 , 不用受到股份比例、职位的限制 。 合伙人来自阿里各大业务线的高管 , 根据其业务重要性、市场成绩 , 以及忠诚度进行排名筛选 。
而在合伙人委员会中 , 有两位连续性成员——马云、蔡崇信 , 他们相当于是永久合伙人 , 是阿里真正的决策人 。 只要马云不放弃这个身份 , 他就能一直控制阿里 。
2020年11月的蚂蚁集团事件之前 , 马云已经卸任阿里CEO , 并退出董事会 。 蚂蚁事件发酵之后 , 马云淡出大众视野 , 阿里不再公布马云的持股比例 。 目前 , 尚未有消息称马云退出阿里合伙人 。
字节跳动的核心人物是张一鸣 。 由于公司未上市 , 其股东的持股情况未公开 。 不过按照常理 , 张一鸣应该是个人股东中持股最高的 。
张一鸣的放权过程同样分为两步 。 先是在2020年3月卸任国内业务管理职务 , 保留了“字节跳动全球CEO”的头衔 。 然后在2021年5月把全球CEO的位置也交出来了 , 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 。
在明面上 , 梁汝波是字节跳动现在的决策核心 , 国内外的业务都汇总至他手中 。 但张一鸣的影响力无时不在 。
在过去两年里 , 这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核心人物陆续从台前走到幕后 , 处于退休或半退休状态 。 不论主动或被动 , 他们都从公开视野中“消失”了 。 与此同时 ,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跟公司之间的联系 。
CEO的头衔好放弃 , 但创始人的身份丢不了 。 或许只有到关键时刻 , 他们才会再出现 。
业务干得怎么样?黄峥隐退时 , 拼多多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
2020年7月黄峥卸任CEO , 当时国内电商“三国杀”激战正酣 , 阿里和京东都派出精干队伍去抢夺下沉市场 。 美团、滴滴等巨头纷纷试水社区团购业务 , 百团大战一触即发 。
在黄峥宣布卸任的次月 , 拼多多开始在武汉和南昌试点多多买菜业务 , 正式入局社区团购 。 这是过去两年拼多多最重要的一项新业务 。
巨头掀起补贴大战 , 拼多多不计成本参战 , 一大批员工转岗至多多买菜 , 前往一线支援 。 在当年三季度 , 拼多多实现了短暂的季度盈利 , 但因为买菜业务的高投入 , 后续又再次出现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