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日报临安潜心打造“数据超市”“数据工厂”推动大数据“傻瓜型”应用、产品化推...|推动大数据“傻瓜型”应用、产品化推广( 二 )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因为它是群众办事要被“刷到”的高频事项 。 有三组数据可以佐证婚姻档案信息的“民生热度” 。
据临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入驻办事窗口的统计 , 在所有群众办事事项中 , 需要提供婚姻信息的有193项;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调用省证照库婚姻信息的总量将近200万次 , 这还仅限于2004年6月以后统一纳入数据库的婚姻档案的调取数据 , 不包括对之前没有入库的纸质婚姻档案的调取 。
那么 , 对纸质婚姻档案的调取“热度”怎么样呢?
据临安区档案馆提供的数据显示 , 群众每年到档案馆里调用的纸质档案中 , 超过八成是婚姻档案 。
一方面 , 是婚姻档案极高的“民生热度”;另一方面 ,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婚姻档案数字化的不彻底、不充分 , 导致部分公民在全生命周期里的婚姻经历难以形成完整的链式闭环 , 致使当事人提供的婚姻档案有的不能完整呈现他(她)的婚姻史 。
目前临安涉及婚姻信息管理的部门共有4个 , 分别是:民政局(保管的是2016年以后的所有婚姻档案)、档案馆(保存了1957年至2016年间的实体婚姻档案 , 其中2004年6月以后的婚姻档案已完成数字化加工和清洗 , 归集至民政部门报省证照库)、法院(1950年至今的判决离婚、调解离婚的婚姻信息 , 这批档案也已经数字化加工 , 但尚未形成数据化应用)、卫健局(涉及公民死亡后婚姻状况的变更) 。 以上4个部门的数据尚未整合和统一归集 , 有可能导致任何一个部门提供的“婚姻证据”只能证明涉事人“曾有过”的婚姻经历 , 而不能反映其婚姻全貌 。
此外 , 从办事数源看 , 夫妻双方有一方是非临安籍、没在本地办理婚姻登记 , 也会导致本地居民的婚姻信息出现“漏网之鱼” 。 这些散落在各个部门、不同地域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 可能会导致隐婚甚至重婚等非法婚姻事件的发生 。 所以 , 整合各部门乃至省内、国内的数据 , 形成“一人一档”、详实可信的全链条、闭环式婚姻数据 , 就显得十分必要 。
据介绍 , 临安区数据资源管理局正在牵头把散落在各个部门、不同历史时期、甚至外域的婚姻档案做一个全量、全要素归集 。 尽量把每个公民全生命周期里的婚姻档案数据化 , 建一个权威的数据库 。
“我区最早的婚姻档案是1950年6月20日人民法院的一份离婚判决书 , 这份离婚判决书意义非凡 ,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 就是婚姻法 , 而婚姻法的颁布时间是1950年4月13日 , 并于当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 也就是说新法施行后不久就有了这份判决书 。 据统计 , 区档案馆共存有全区20多万对夫妻的婚姻档案 。 早期婚姻登记是在各个乡镇办理的 , 当时对存档和立卷也没有特别规范 , 导致那批档案质量比较差 , 之前档案馆也曾对这批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 现在看起来仍然不能满足我们数据化的要求 , 因此 , 目前正在对这批档案进行二次加工 ,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尽量完美 。 ”临安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 “尽管难度很大 , 但将来做好了 , 就是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 如果数据进一步清洗后能上传到省里的证照库作为补充 , 那以后 , 不管是临安本地群众 , 还是与临安有婚姻关系的外地人 , 需要查阅调取婚姻档案证明 , 只要到‘浙里办’上一查就可以了 , 不必老大远来临安开证明 。 ”
全量全要素归集婚姻档案 , 还可以给每个公民的档案图谱“画像” , 厘清他们的亲情关系网 , 对推动基层治理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