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阜时科技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激光雷达SPAD芯片上车在即 | 36氪独家

台积电|阜时科技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激光雷达SPAD芯片上车在即 | 36氪独家

文章图片


文 | 郑灿城
编辑 | 彭孝秋
36氪独家获悉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时科技」)已于近日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成都科创投领投 , 其他投资方包括北汽产投、惠友资本、深重投、玖菲特、珠海高科创投、苏州智能车联网产投、上海国际创投等产业投资机构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激光雷达核心芯片研发 。
【台积电|阜时科技完成数亿元C1轮融资,激光雷达SPAD芯片上车在即 | 36氪独家】「阜时科技」成立于2017年 , 是36氪长期关注的公司 , 专注于机器视觉产品研发 。 目前已经形成了激光雷达SPAD、3D视觉和屏下光学三大产品线 。
本轮融资的业务新看点在激光雷达SPAD芯片 。 2019年 , 「阜时科技」在完成3D结构光和双目的前期研发后 , 组建内部研究院 , 布局激光雷达芯片研发;2021年单点SPAD芯片投片成功;2022年 , 接到多家车企激光雷达厂商的定制合同 , 激光雷达接收传感芯片正式通过AEC-Q102车规国际标准认证 , 并开始批量交付 。 这款芯片以泛自动驾驶领域为应用场景 , 近日已通过客户验证 , 预计在明年上车 。
从技术路线来看 , 实现自动驾驶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视觉(搭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 相较于视觉识别和毫米波雷达 ,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通过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进行测距 , 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 。 在进出隧道的强弱光变换、逆光、雨天、黑夜等光照不足的场景 , 或是视觉识别算法未训练的场景中 , 激光雷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走向L4的关键一环 。 即使应用于辅助驾驶 , 激光雷达也能大幅提高安全性 , 得到用户青睐 。
但目前 ,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广泛应用 , 仍受制于较高的成本 。 36氪了解到 , 最早的时候 , 一个激光雷达整机需要几万美金 , 成本几乎相当于一台汽车 。高昂的造价让市场选择了纯视觉和毫米波雷达 , 想要让激光雷达成功“上车” , 降低成本势在必行 。
图源企业
成本降低来自技术创新 。 「阜时科技」创始人莫良华向36氪讲解激光雷达芯片的技术迭代路径:随着芯片技术不断发展 , 激光雷达从最早的APD(雪崩二级管)发展到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 成本大幅下降 , 且持续迭代 , 向体积更小、性能更佳更稳定、探测距离更远等指标逐步优化 。
通过技术迭代 , 目前激光雷达成本已逐步下探到几万人民币 , 甚至几千人民币 。 「阜时科技」研发的SPAD芯片不仅可大幅降低激光雷达整机成本 , 同时提高其性能 。
依靠内部研究院对激光雷达系统和器件的深刻理解 , 「阜时科技」已规划激光雷达其它芯片研发 , 开启未来三年的新技术储备 。
「阜时科技」的成绩 , 离不开优秀的团队 。 「阜时科技」创始人莫良华 , 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 曾连续研发出多款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芯片 。 在洞察到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后 , 莫良华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多的研发 , 投入数亿资金 。 最终攻克了工艺、器件和电路集成的许多技术难点 , 实现SPAD产品落地 。
作为全球极少数完整掌握SPAD芯片关键技术的公司 , 「阜时科技」团队拥有芯片设计、软硬件支持、核心算法开发等产品输出能力 , 对设计、量产、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和持续追踪 , 确保芯片出厂品质的零缺陷 。 并以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成功实现多条产品线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