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面临的时代背景,创业者时代结局

来源:投资网作者:柴佳音陈数

创业者面临的时代背景,创业者时代结局

文章插图
“胡玮炜离开的时机恰到好处 。”有业内人士评论道 。
2018年12月23日上午,摩拜科创始人胡玮炜向摩拜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宣布辞去摩拜科CEO职务 。
此时,一直是她竞争对手的——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薇,还困在楚歌 。
2018年,对企业家不友好 。
朱露见他起来,见他宴宾客,见他楼塌 。相比ofo还在风中摇曳,更多的风口项目已经遍地开花 。
有人把这归因于资本的贪婪;“背离商业本质,烧钱的虚假需求”,有些人似乎看透了现象,抓住了本质.各方分析各种各样的事情 。
不禁要问:当资本寒流来袭,企业家会死吗?
这该死的伪需求
“‘该死’不是企业家,它是一种虚假的需求 。”一位风投负责人对投资网做出了回应 。“商业的本质是利润 。不赚钱,只会烧钱 。如果板块是价差,也是虚假需求 。”
在他看来,2019年的关键词是“回归本质” 。
胡玮炜的突然离去似乎宣告了一场疯狂的资本游戏的结束或另一场残酷杀戮的开始 。
“美团近一半的利润被消耗在(单车共享)的“无底洞”里,最终只能是缩小规模、减少损失的出路 。”另一位业内人士感叹自行车共享的孤独结局 。毕竟它曾经有过辉煌 。
“背离商业本质”不仅仅局限于单车共享,还被包裹在无人上架和直播的话题中,充满了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恶意碰撞” 。
“快进快出,短期套利 。”海尔资本执行总经理彭权总结了奉口产业到中国投资网的资本路线 。
据CVSource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直播领域融资事件就多达14起,涉及金额71.12亿元 。不仅是红杉、经纬、IDG等头部风投 。而且还有阿里、JD.COM、腾讯等巨头 。无人货架领域,截至2017年底,已有约30家玩家进入市场,融资超过30亿元 。
到2018年,愿意进入市场的知名VC/PE机构将寥寥无几 。
失去了运气的资本,很快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
无人货架行业彻底崩溃,数十个无人货架相继被杀;在直播领域,即使是头部公司也不容易生存 。熊猫直播已报30亿卖价,全国直播已关停,土豆泥、网易薄荷已宣布关停;就连一向在直播行业备受青睐的斗鱼,也在年底遭遇裁员 。
“无人货架放空期间,我一个月接到了20多个BP相关项目 。”上面提到的风投投资人介绍到中国投资网 。
他算过这样一笔账:无人集装箱单次补货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在20元到30元之间,货物成本在300元到600元之间,单个集装箱日收入在50元到80元之间,仍然忽略了损耗和损耗成本的数据 。
“其实如果行业内平均货损率达到10%,就有必要考虑撤柜 。但是为了占据位置,很多公司再次按下了这条风险控制红线,一些无人货架已经达到20%,还在运行 。
中 。”重压当头,从业者渐渐发现,在这些所谓的风口“活下去”愈发艰难 。
直播的“虚假繁荣”背后,同样是2018年寒冬中的一片狼藉 。
“赚钱都不会轻松,能赚到大钱还只是头部的少部分 。”映客创始人兼CEO奉佑生曾公开表示 。
某知名主播对投中网透露,“人们都觉得直播挣钱,其实并不是 。”进账之后,要和平台、家族分账,打点各方关系,再加上主播们为了维持光鲜的形象,平日里开销也很大,到头来也余不下什么钱 。主播买流量、刷单的现象很严重:先给平台刷单,越火越多人看,从而带动更多人打赏 。
但“人越来越精了”,前述知名主播对投中网感叹道 。
“离场的慌乱,何尝不是因为入场的局促 。”一些人将此归于投资人的急功近利 。
商业模式,这是创投圈里,投资人和创业者无不醉心于一个词 。无论是无人货架,还是直播,关于这些商业模式真伪需求的辩论从未间断 。
投中网对2017年无人货架领域20家获得资本青睐的项目研究发现,在这一波竞争中,获得大量资本的无人货架项目,基本都是依靠超强的“地推”能力取胜 。
彼时,几乎所有的无人货架企业在对外宣传中,均以“将布局百万货架”、“日均交易额将达百万量级”、“将覆盖XX城”等量化数字来博得舆论眼球 。而由此吸引而来的资本大举入场又反哺了无人货架企业的爆棚式增长 。
“对于没有规模的货架项目,资本说你没法变现,而规模化又需要资本支撑 。”2017年入局无人货架的创业者对投中网无奈地说道 。在他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
投资人也看到了这一悖论的存在 。戈壁创投投资人对投中网评论称,“对于伪需求,纯炒作、高补贴的行业,资本只会对它产生加速死亡的作用,同时还附加了很多社会问题 。”
流量不再为王
“伪需求”的面纱下,无论是直播,还是无人货架,庞大流量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一度让创业者和投资人趋之若鹜 。
而当流量不再为王,当风口跌下神坛,“洗牌”或是它们殊途同归的必然 。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拼流量的时代了 。”梧桐树资本合伙人童玮亮对投中网说 。毕竟,资本不会持续烧钱去维持一个不赚钱的生意 。“资本大环境不好,创业公司融资压力比较大,自己养活自己,能够赚到钱生存下来最重要 。”
“变现”成为2018年创投圈关注的重点 。随着内容平台的不断迁移,对纯流量的关注已经逐渐转化成用户怎么产生黏性、商业模式如何变现 。
“变难了 。”谢佳感叹,直播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进来的人少了,活跃度也降低了 。
谢佳参加过《非诚勿扰》,因其说话有内涵,打扮中性化而大红网络 。“我体验过成为一个大流量的感觉 。”谢佳回忆:“有半年时间,很多节目和商家找上我 。”但缺乏后续运作,热度很快就消退了 。“能走多远要看硬实力,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谢佳说 。
自媒体平台“在家”电商负责人Alida同样告诉投中网,大环境不好,很多品牌的广告预算砍了一半,另外,品牌方也逐渐发现,在一些所谓自媒体大号上花几十万投一个头条,根本回不了本:“那何必再做第二次呢?”
于是,焦虑的集中点在于,如何把流量,转化为可以变现的有效流量 。
“一定都会转为带货,这是趋势 。没有变现能力,品牌越来越不愿意做投放 。”某网红培训师对投中网说,直播系网红正在尝试各种转型:一是带货和导购,例如,阿里巴巴和“散打哥”合作,直播两分钟卖出1.56万个龙安柚;二是内容矩阵,大网红带小网红的PGC家族模式会兴起 。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旦行业规范了,主播带货的风口也将面临消退 。
Alida向投中网坦言,2018年,平台粉丝量和销售额的上涨都遇到了瓶颈,单一的商业模式难以继续增加盈利 。与其“死磕”一个自有平台,不如把供应链做强,把有竞争力的货品供给渠道,让更多的渠道带货:“9月份推出了自有产品,现在流水基本上能翻番 。”
“更重要的是,有了新的变现方向 。”Alida认为,投资人更希望的是一个生态层面的裂变,如果业务模式上没有质的飞跃,对投资人的意义不大 。
女神进化论创始人寺主人在投中网的采访中对直播行业格局的评述为“稳中带皮” 。“稳是说基本上格局已定,无论是流量还是专业化程度,都已经稳定,新手很难再进入了 。皮是指仍然有新平台的流量机会,本身就有流量和专业性的团队还是能够取胜 。”
至于无人货架,众海投资合伙人李颖分析称,这个生意更像是为了寻找新的流量方向的巨头准备的,并不是个值得大规模投资的业务 。
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
如果只出售标品,当无人货架实现快速规模化之后,可以挖掘的空间都是非常小的 。因此,资本快速涌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看中无人货架背后带来的线下流量的转化 。
“然而,基于C端用户的流量在短期内没有变现的可能 。”李颖为入局的投资人泼了一盆冷水 。“流量被神化的最本质原因是互联网巨头对未来格局的恐惧感 。未来的流量会越来越沉下来,只有具有附加值的流量才会越来越值钱 。”
站着死还是跪着活?
洗牌来临,生存成为第一要义 。
“创业者情怀一定是有的,但期待被BAT收购也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 。”前述无人货架创业者对投中网坦陈 。
而在创业之初,他相信,BAT一定会进入无人货架赛道 。“我们几个创业者最初讨论认为,BAT进入的方式,一定是收购一家运营尚可的小公司 。”
于是,这些梦想着被收购的小公司,绕过了自身在供应链、物流等方面难以快速实现的跃升,而选择了优先解决损耗率问题 。这便是无人货架大批升级为智能货柜的原因 。
但这样一群创业者的梦想很快被击碎了 。
BAT等巨头确实很快进入了无人货架战场,但是没有任何收购的意向 。他们选择了“亲力亲为”,京东“到家GO”、顺丰“丰e足食” 。饿了么“e点便利”接二连三进入市场,在创业者的厮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
而创业者“失算”最核心的原因,依旧在于开篇业内人士所提及的对“商业本质”的误判 。
一个简易的货架,摆上商品,再贴个二维码,就可以开张运营了;通过BD人员扫楼疯狂扩张点数,便可以成为一个覆盖率尚可的小生意 。但这不是无人零售的壁垒 。
“无人货架终究需要通过精细运营逐步实现盈利 。供应链的广度和稳定性决定着运营指标质量,而运营指标的好坏则决定着未来的发展空间 。”前述头部VC投资人对投中网分析称 。
而供应链和物流正是此次入局的饿了么、京东及顺丰自身的优势所在 。所以,收购从始至终就是个伪命题 。
因此,与BAT互补的优势,才是创业公司在这场激烈的“认亲之战”中脱颖而出的本钱 。
以技术和流量为根基的BAT,需要一种软实力:内容和场景 。
直播,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补足了这个缺口 。BAT已经在直播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几乎所有热门直播平台背后都站着BAT 。
腾讯以游戏、体育、泛娱乐等为主,打造以微信和QQ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战队里有NOW直播、企鹅直播、斗鱼直播、虎牙直播、B站等;
阿里则充满了电商基因,打造以电商和新零售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战队里有淘宝直播、天猫直播、来疯直播、陌陌直播等;
百度打造以搜索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战队里有百秀直播、奇秀直播和ALa直播等 。
可以看出,BAT都在以核心竞争力为圆心,利用自建、投资、并购等方式来完善业务半径,持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 。
这恰说明,互联网正在从流量红利消退的迷茫期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深度发展期 。
而对创业者来说,被BAT相中,意味着“生”,也意味着弱化自我 。
业内人士对投中网分析,直播可能最终沦为一个补充工具,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产品 。比如,内嵌在许多社区和电商平台里,用以提高单纯图文展示的购买率 。
这样的“生”,与“死”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别?恐怕只有创业者本人才能回答 。
写在最后
资本寒冬之时,“虚假繁荣”的假面终被撕开,“该死”的诸多风口项目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
前述无人货架项目创始人在采访的最后对投中网“指控”称,资本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他们鼓起了东风,他们又挥动了弯刀 。
但,创业者对资本的万般迎合又何尝不是强烈的催生剂,催发出利益的交织 。
“资本本身是不带道德属性、不带颜色的 。”在安芙兰资本管理合伙人谈文舒看来,投资机构对于盈利的渴求,本就无可厚非:
“资本只关心一件事:回报率 。他们只盼望投资的企业能够尽快发展、尽快盈利、尽快上市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择手段、突破底线的事情是资本间接所促成的,或是企业为了加速去利用的 。”谈文舒坦言 。
2018年,关于创业者的“生死搏斗”异常精彩,但这并不是结局 。
【创业者面临的时代背景,创业者时代结局】“抖音目前风头正劲,但谁能说它很长久呢”,前述主播认为,“总有新的平台出来,突然一下火了,突然一下又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