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36氪首发|「小眼探索」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为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高端AI边缘计算硬件

作者|韦世玮
编辑|石亚琼
**
【 航空航天|36氪首发|「小眼探索」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为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高端AI边缘计算硬件】36氪获悉,高端装备AI边缘计算硬件公司「小眼探索」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启迪之星创投领投,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参投。该轮资金将重点用于边缘计算平台的系列化研发,以及数据集和算法库的升级,从而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小眼探索成立于2018年,主要基于异构计算硬件、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多模态融合等技术,为航空航天、卫星遥感、导航定位等高端领域提供“最强大脑”,产品包括智能计算平台和系统级方案。
小眼探索之所以选择航空航天高端领域赛道,一方面,与核心团队背景息息相关。公司核心团队在航天系统中积累了多年行业经验,对行业的发展趋势、用户需求和产品痛点理解精准。
其中,公司创始人、CEO刘相伟为清华大学精仪系硕士,师从类脑计算专家裴京教授,在航天二院有着十余年光电及雷达系统研发经验;联合创始人、CTO李卓荦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在航天二院拥有嵌入式AI系统近十年研发经验,两人曾共同参与负责“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光电载荷项目、“红旗X号”导航与控制系统项目。
另一方面,航空航天等高端科技领域,未来十年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航空航天领域体量庞大,有着独特的生态体系和发展周期,从装备系统到产品、再到模组和芯片应用均由大院大所研发和落地,相比许多民用场景发展较为封闭。
但随着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加快,芯片国产化和装备智能化的需求愈发强烈,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将会有更多的创新AI技术和产品导入。
例如,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越来越多,对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和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机载边缘计算硬件和AI算法库的导入就有了良好机遇;未来卫星遥感图像的时空分辨率会越来越高,传统依赖星地数据传输后进行地面处理的技术方案,由于时效性和带宽已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对星载边缘计算硬件和星上AI算法库也是很大的商业机遇。
同时,与安防等民用领域的技术相比,航空航天领域对硬件和算法有更苛刻的条件。硬件架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对于芯片和关键器件的选型,要充分考虑其算力资源、电磁兼容性、高低温条件、过载环境、空间粒子辐射、粒子翻转等因素,研发初期要做大量的工程验证。
基于团队自研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工具,小眼探索可快速为用户提供可量产的符合行业标准的硬件产品,加之团队在项目中积累的数据集和算法库,对高动态、小目标进行识别和控制跟踪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并大大优化了算力、帧率和功耗。
在刘相伟看来,航空航天领域芯片和硬件模组的供应链需求的变化,在未来十年有着巨大的创新和产业化机会,因此,小眼探索定位从芯片落地应用切入提供模组级产品,逐步向系统级产品做升级。
目前,小眼探索已形成两套边缘计算硬件,一款是边缘计算硬件模组“闪腾100”,采用“FPGA+国产SoC”的方案,可同时接收2路1080P的高清图像,推理帧率达15fps,跟踪控制帧率达50fps,并搭载自研传感器相机,感知和控制端到端时延小于100ms。目前,该产品主要应用在小型无人机巡检和无人吊舱场景,实现边缘端智能监测和目标跟踪,已在批量销售。
另一款是团队正在研发的边缘计算硬件模组“闪腾200”,同样采用“FPGA+国产SoC”的架构,支持8bit运算和16bit浮点运算,通过软硬件协同加速,能效比可达到16Tflops/15W。作为专为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性的卫星遥感图像而设计的星载AI计算平台,“闪腾200”具有地理信息编码、在轨实时推理、图像压缩等功能,该产品目标是2023年底搭载卫星进行在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