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将CO?制乙烯效率提至60%,二氧化碳变燃料更进一步( 二 )


提供保护策略 , 缓解电极性能衰减
在相关反应条件下 , 刘桂继阐明了氧化亚铜光电极的变化 , 借此可提供一种保护策略 , 让电极性能衰减得到缓解 。
在光照下 , 与理论预测一致的是 , 他发现氧化亚铜在材料中 , 同时经历光电子还原和空穴氧化过程 , 并且其性能衰减的速率、和电解质存在关联 。
基于对机理的深刻理解 , 刘桂继设计出一种保护方案:使用银催化剂来加速光生电子的转移、以及Z型异质结来捕获空穴 。
结果表明 , 在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 , 光阴极具有长达几小时的稳定光电流 , 乙烯转化的法拉第效率约为60% , 并能持续数小时 , 而裸的氧化亚铜在几分钟内 , 性能就会开始衰减 。
随后刘桂继还证明了如下规律:将氧化亚铜整合在异质结中 , 同时调节载流子的利用率 , 可在非水系溶液中利用氧化亚铜光阴极 , 进行可选择、可持续的CO?还原制乙烯 。
中国科学家将CO?制乙烯效率提至60%,二氧化碳变燃料更进一步
文章图片
(来源:NatureEnergy)
历时两年多才有突破性技术
研究中 , 刘桂继首先要测试材料 , 期间他发现材料和溶液有着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 , 溶液是一个支持条件 , 不会影响到材料本身的性质 。
但是他发现 , 材料跟溶液接触有着重要联系 。 由此 , 他开始进行化学光谱以及各方面表征 , 并对前后变化进行对比 。 通过原位测试 , 他直接观察到材料在光照状态下、即工作状态下的变化 。
所谓原位实验 , 指的是反应发生时 , 同时观察其变化 , 它可查看东西变化的过程 。 但有时它的变化并不在起始和末尾 , 而是在中间状态 。 在这一过程中 , 刘桂继需要查看反应发生时它的变化过程 , 因为有可能把物体脱离反应条件后 , 它又变回其他状态 。
通过这些表征测试 , 他获悉了材料腐蚀变坏的过程 。 随后 , 他掌握了几则重要因素 , 通过抑制这些因素 , 设计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 并通过修饰对它进行保护 , 以便延长工作寿命 。
中国科学家将CO?制乙烯效率提至60%,二氧化碳变燃料更进一步】一般认为 , 材料腐蚀和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 尤其在涉及光腐蚀时 。 因此在测试时会把固体材料放到液体中进行测试 。 但是作为支持性电解质 , 一般不考虑液体溶液的影响 , 而只是作为普通条件测试 。 不过这个材料做出来时是固体 , 当放进溶液的一刹那 , 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反应 , 这导致它腐蚀得特别快 。 这个额外因素 , 之前并未意识到 , 在他经过细致对比和实验后 , 才逐渐摸索到 。
中国科学家将CO?制乙烯效率提至60%,二氧化碳变燃料更进一步
文章图片
(来源:NatureEnergy)
有望改变当前能源结构
该研究耗时几年 , 历时两年多才有突破性技术 。 尤其是发现溶液的问题最为艰难 , 这时一个宽松科研环境就很重要 , 因为没有急功近利的要求 , 他能以平和心态沉浸在问题中 , 并可以尝试高风险实验 。
当前 , 国际普遍比较关注碳中和 。 因此 , 可利用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 , 然后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乙烯 , 从而用于生产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有利于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
如果用太阳能去驱动 , 就可替代目前的化石燃料 , 并告别石油这类不可再生燃料 。 如果可以进入工业化 , 即可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 。 未来 , 该研究的相关方法和保护策略 , 也可扩展到氧化亚铜之外的其他光电催化材料 。
中国科学家将CO?制乙烯效率提至60%,二氧化碳变燃料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