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沈阳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二 )


试验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
试验区是国家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社会实验和政策实验,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集成优势资源,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从此前获批建设试验区的15个城市来看,大多为国家中心城市或正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试验区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种重要标志,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沈阳获批建设试验区,将争取、吸引更多的重大科创资源落户,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和创新活力,从而建成辐射全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任恺介绍,沈阳试验区建设将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沈阳已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方向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据了解,沈阳新松机器人获颁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优胜单位”称号,牵头攻克了高精度主动柔顺控制、主/被动碰撞检测、高精度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强实时性、易扩展性、高安全性特点的新一代控制器,新一代智能型工业机器人、新一代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小牛翻译团队将单一的机器翻译技术扩展为全面的语言智能技术,初步拥有了文本、语音、图文三种语言智能技术,取得国际机器翻译评测4项冠军。新研发的小牛智能会议同传系统,支持了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在视觉感知与导航领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等单位攻克了复杂场景下的结构光三维成像、目标智能识别与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高度柔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视觉传感器与导航定位模块,批量应用于国产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新冠病毒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产品中。东软集团研发的新一代智能车载通信系统,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发展。沈阳在系统集成领域同样表现不俗,沈阳新松机器人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攻克了真空(洁净)机器人直驱控制、动态偏差检测校正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用于300毫米硅片传输的机器人和集成传输系统;攻克了集束式设备先进工艺控制与资源调度、设备高安全高可靠运行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符合SEMI标准的集束式半导体装备集成控制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了以浑南高新区为核心,以和平区、大东区为“两翼”,沈河区、皇姑区、铁西区、沈北新区等多区联动的“一核两翼多片”发展新格局,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活力迸发,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目前,沈阳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552家,2020年实现产值570.47亿元,同比增长20%。
浑南区人工智能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占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46.92%。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浑南区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以“算谷”为中心,在智能运载工具、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及翻译、智能医疗与健康服务、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优势产品与应用。浑南区聚集了东软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上博智相、美行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引入华为辽宁区域总部,建设了沈阳鲲鹏产业孵化基地、浑南智能体综合治理中心等多个项目。和平区将“数字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了“数字应用场景”产业集群。以5G、VR、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应用为依托,推出和平区综合指挥应用平台、雅译语言翻译、华盾智慧城市治理等15个和平区重点数字应用场景。大东区以主办“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为契机,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构建“人、车、路、网、云”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网联汽车”AI产业集群正在发力。皇姑区打造了“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大厦”,围绕5G、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方向,对接北京、海南资源,打造沈阳、北京、海南三地联动的数字经济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引进国内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吸引数字经济产业链关联企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落户。铁西区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管理、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与输出等领域,建设SAP(东北)创新赋能中心、中航光电传感器生产基地、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沈阳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创新引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