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中国超算再显“神威” 打破“量子霸权”( 二 )


中国团队获奖后 , 有关该团队打破“量子霸权”神话的消息刷屏 。 那么 , 什么是“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是一个科学术语 , 与国际政治无关 。 它指的是量子计算机在某个问题上远远超过现有的计算机 , 这个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裴士基(John Preskill)在2012年提出 。 由于“霸权”这个词让许多人观感不适 , 现在科学家更愿意把它称为“量子优越性” 。
2019年10月 , 谷歌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篇文章 , 宣称其率先实现了“量子霸权”:谷歌公司研发的“悬铃木”量子计算原型机 , 可以在200秒内完成百万量子采样 , 而美国最快的“顶点”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万年才能模拟完成——时间上的差异高达10亿倍 。
这一次 , 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证明 , 谷歌公司2019年演示的随机量子电路采样任务 , 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 打破了谷歌的“量子霸权” 。
具体来看 , 中国的量子模拟器SWQSIM可以在304秒以内 , 得到百万更高保真度的关联样本 , 在一星期内得到同样数量的无关联样本 。 该软件还可在60小时内完成比“悬铃木”复杂1000多倍的量子电路模拟 , 实现100-400比特量子电路算法的单振幅和多振幅模拟 , 为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提供模拟支撑 。
刘鑫介绍 , 最开始 , 研究团队想用全振幅模拟的方法来设计模拟器 , 但这对内存的需求太大了 , 后来他们将设计思路调整为基于张量网络收缩方法的单振幅模拟 , 即牺牲一部分时间复杂度 , 找到一条空间复杂度可以接受的近似最优路径 。 开始的性能结果并不理想 , 后来团队通过改进方法 , 计算速度提升了100多倍 。
这个高平衡度的最优解法 , 曾让团队困扰了很久 , 连续组织了3次算法攻关 。 刘鑫记得 , 在每周举行的例会上 , 大家曾激烈地讨论甚至争论 , 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 最后 , 一位团队成员的提议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 , 于是按照这个方向去实验和改进 , 最后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
获奖的喜讯传来后 , 团队成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 庆祝之余 , 每个人都表达了从事这个工作以来的收获和体会 , 长达3小时的聚餐 , 大家回忆了研发过程中的种种故事 , 包括那些“吵到谁也不想理谁”的学术交锋 。 现在 , 大家都可以会心一笑 , 轻松放下 。
探索未知本身就是幸福
11月15日 , 中国获奖团队参加了著名量子信息科学家、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斯科特·阿伦森(Scott Aaronson)的特邀组会 , 并作了报告 , 后者表示 , “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 非常愿意看到经典计算和量子计算的融合发展” 。
这项工作所有的研究开始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 , 当时团队里绝大部分人“还从未做过量子计算” , 最初的工作从调研国际相关研究开始 。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介绍 , 在传统超算上实现这样一个复杂度极高的问题 , 触发了团队在算法、并行方法、优化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
“当然 , 我们更看重的 , 是真正建立了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和最先进的超算之间的桥梁 , 让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相互融合 。 ”付昊桓说 。
2021年7月初 , 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计算机学会通知入围“戈登·贝尔”奖后 , 团队决定对计算性能做进一步优化 , 主要针对谷歌“量子霸权”随机电路的模拟算法进行优化提升 。 付昊桓说 , 团队成员每天进行几次讨论碰撞 , 灵感在流动 , 思路在涌现 , 每一天的进展迅速 , 历经三周高强度联合攻关 , 达到预期的目标 , 并最终在论文中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