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可组合性,就像金融复利一样可怕( 二 )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给了人们不断创造价值的动力 , 这也就意味着人们需要不断加快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 每当人们发明出了新的技术 , 人们的发明创造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从而进一步加速技术的迭代 。 」
虽然Urban自己并没有这样标榜 , 但他的文章是我所见过把可组合性探讨的最为全面的一篇文章了 , 因为他并没有在具体谈论Web3或软件 , 而是在探讨知识可组合性的问题 。
创意的可组合性,就像金融复利一样可怕
文章图片
WaitButWhy
沟通交流是思想得以相互组合的基础 。 「如果知识可以相互分享 , 那么代际之间大规模集体性的合作才能得以开展」 。 技术的发展——从印刷机到电报 , 再从到电话到互联网 , 最后到Twitter——让人与人之间分享知识变得更加容易 。 这样一来 , 思想便能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升级发展 , 而且思想之间相互组合的进程也就能逐步加快了 。
虽然复利很容易量化 , 但却很难直观察觉 。 相比于此 , 软件的可组合性更难量化 , 甚至更难察觉 , 而在这之中 , 想法的可组合性是最难衡量且察觉的 。
工程师可以有选择的插入某一个API或Web3协议 , 但人们在运用一个创意想法时 , 甚至对此不会有丝毫感觉 。 如果你想进一步探究这一主题 , 我建议你读一读Questlove的《创意探索》(CreativeQuest)这篇文章 , 我读了以后的感触是 , 创作就是一个再组合的过程 。
一直以来 , 创意的可组合性并没有得到重视 , 因为我们很难对它进行衡量和追踪 。 但其实 , 我们正在经历的所有进步与发展都是创意的可组合性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 与此同时 , 这些创意想法也在彼此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
我们只有在近二十年才有能力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知识网络 。 这些知识既包括实用性的知识 , 比如数学方程、SAFE或各类讲座 , 也包括启发性的知识——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完成了一件事之后 , 下一秒全世界的人都能对其进行模仿 。 这样一来 , 知识的这种开放性与启发性必然会带来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成果 。
在启发性这方面 ,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一英里跑步记录突破4分钟这件事了 。 1942年至1945年间 , 一英里赛跑的世界纪录从4分06秒02降到了4分01秒04 。 该记录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一直无人打破 , 但在RogerBannister爵士打破了这一纪录 , 并且突破进了4分钟之后 , 短短46天后就有人也跑进了4分钟 。 在之后的一年里 , 在同一场比赛中甚至有三名选手相继打破了4分钟的纪录 。
正是因为Bannister向他人证明了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一件可能的事 , 其他运动员才有了突破4分钟这个记录的动力 。
我记得几年前我曾读过一本书 , 名字应该是叫《超人的崛起》 ,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在滑板等极限运动中会出现的一个现象:当有人完成了一个特定技巧以后 , 其他滑手就会相继模仿这一动作 , 并且还会提升这个动作的难度 。 比如那个人完成了一个720度旋转 , 那下一个滑手肯定会试着来个900度的动作 。
重要的是 , 与开发软件不同的是 , 滑板运动员不能直接在别人的720度之上加上一个180度 , 因为这项运动的技巧是无法互相组合的 。 这也就意味着 , 每个滑手都必须自己完成全部动作 。 不过我想表达的是 ,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 , 只要一件事情有了先例 , 那么后人就能受此启发 ,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突破 , 从而做成更厉害的事情 , 从720度加到1080度 , 然后再是1260度 。
十年前还不现实的事物如今却已经成了桌上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