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我,干农活年入5亿,马上要上市了|独家对话极飞科技CEO彭斌( 四 )


彭斌:是 , 所以我们2017年对商业模式做过很大调整 。
在那之前 , 就有种植大户 , 还有农资农药经销商找上门说不要我帮他撒药了 , 要买我的设备 。 因为用我们的服务 , 你面积小了不划算 。 而且我们是统一价 , 定价也不合理 。
比方说村东头的地收费可以比村西头高一些 , 因为路特别难走 。 另外有时候天气状况也不允许 , 要抢时间 , 但因为各种原因 , 我们服务的灵活性不够 。
他们说你卖设备给我 , 我就住在这几个村附近 , 能随时随地为他们服务 , 你只要保障我们就行 , 不用直接服务农民 , 他们更了解当地情况 。
于是2016年10月 , 我们发布了第一款对外销售的无人机 , 从2017年开始正式销售 。 从那之后 , 我们就退到了后面 。
创业邦:感觉是用户变成了经销商 , 多了第三方来运营 , 还是本地化的 。
彭斌:我觉得背后的本质逻辑是我们不要做用户能做的事情 , 要做用户不能做的事情 。 我们服务用户 , 提高用户的商业效率 , 可能价值链更明确 。
也因为这样我们2017年的营业额就迅速过亿了 , 爆炸式地增长 , 特别快 。
创业邦:极飞今天不只有无人机 , 还有无人农机、无人车、传感器、大数据 , 为什么要往智慧农业平台方向转型?
彭斌:最初其实没这个想法 。 当时觉得农业无人机本身就是件大事 , 需要投入很多年 , 才能把技术落地 。 等到2016、2017年 , 团队对农业有深度理解之后 , 我们才把思路转向平台化发展 。
创业邦:理解是什么?
彭斌:过去全世界有很多科技公司都希望只做大脑 , 指导农业生产 。 但至少目前 , 这种把执行交给人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 。
我们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 总结下来就是:农业中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决策 , 而是执行 。 因为人本身就是智能生物 , 在执行的同时就用经验作出了决策 。
比如除草 , 系统告诉你要在这个地方多打些除草剂 。 人在现场工作时都不需要系统来告诉 , 看到之后拿着喷雾器多喷两下就能搞定 , 这还需要AI来判断吗?
而我们很幸运 , 先把执行做了:用无人机接下繁重劳动 , 再用机器决策指挥无人机 。 这就有实际意义了 。
从数据获取角度上看也是:以前人作为农业劳动的主力 , 也会采集数据 , 数据被大脑处理后成了每个人的主观经验 。
今天有先进设备加入 , 农业数据采集就变成了客观过程 , 数据汇入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决策系统处理 , 得出的结果自然能得到认可 。
从用户角度看 , 他是不需要知道背后有多少算法在做感知和决策的 。 因为用户的最终需求是田里没有病虫害 , 作物健康成长 。
要满足这个需求 , 就要让农业劳动不依赖于人;农业也要从依靠经验的不准确不一致 , 变成依靠数据的客观可靠 。 最后才是人工智能根据对整体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 对机器作出执行决策 。
这实际上是在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上 , 建立起一整套无人化体系 。
创业邦:有没有设想过完全无人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
彭斌:我们相信人类几千年的农耕劳作将会结束 , 未来农业生产中 , 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是由大量的机器人完成的 。 人在其中只是一个看护者和决策者 , 不再直接经营每一片土地 。
这样一来 , 人类首先就迎来粮食自由了 。 不止饥饿问题能得到解决 , 农业中的人类劳动力也会释放出来 , 这会带来很多社会层面上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