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我,干农活年入5亿,马上要上市了|独家对话极飞科技CEO彭斌( 二 )


彭斌:非常不认可 。 在农田里用无人机帮农民打农药 , 这事当时说出来跟童话一样 。 那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农业无人机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应用 。
到今天还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 。 我们被投资人问过:农业需要科技吗?年轻人不是逃离农村吗?每年农业人口不都在减少吗?农民用现金给你结算吗?用现金结算的话你能上市吗……
早期投资人还好 , 更多思考技术能不能颠覆和改变行业 。 中后期投资人更看重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 , 这类质疑就特别多 。
创业邦: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
彭斌:我经常和投资人沟通 , 劝他们不要误会 。 农业确实是价值洼地 , 但不妨先把农业放一边 , 用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只是用科技产品解决农业场景问题而已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本来是认为是阻碍的事情 , 最后都变成了驱动力:正因为农业人口流失 , 才需要用科技提高劳动效率;正因为大量一亩三分地被荒废 , 才需要集中起来用科技来劳作 。
角度换过来之后 , 再看看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在作业效率、成本等价值点上达到平衡 , 形成购买力 。 如果能 , 那么商业模式无非就是构建营销渠道 , 迭代产品这类事务性工作 。 只要有人做 , 自然就有市场 。
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场 。 投资人和我们一头扎进农村之后非常感动 , 因为他们看到农业确实是我们描述的那样 。
创业邦:第一笔订单是怎么来的?
彭斌:我们做验证时包下一块地 , 收成好坏自己承担 。 有一次旁边那块地请不到人 , 农户就说你们也别只负责自己的 , 我这块地一起打药好了 , 给你们付钱 。
一开始 , 他问一台无人机多少钱 。 我们那时设备造得少 , 很贵 。 农户一听一台18万就不打算买了 , 说这辈子他都买不起 。
但用无人机打药的效果确实很好 。 后来我们问一亩地如果算10块钱 , 我们给你打药行不行?农户这才觉得可以尝试下 , 因为请人打药差不多也要花这么多钱 。
我们就这样拿到了第一笔订单 。 后来我们申请了400电话 , 号码是“9803131”——“就帮你撒药撒药” , 刷了很多墙 。 流程就是客服团队接到电话后 , 派我们的小伙子们去帮用户打农药 。
创业邦:第一个电话是谁打进来的?
彭斌:记不太清楚了 。 但我们最早的业务都在新疆 , 所以一定是新疆的老乡打进来的 。
【创业邦|我,干农活年入5亿,马上要上市了|独家对话极飞科技CEO彭斌】当时对方还觉得:“你是个骗子吧?打农药这么辛苦的事 , 你怎么可能帮我?”
创业邦:带着飞机过去干活 , 对方就不这么说了 。
彭斌:不是 , 我们有过一群小伙子带着六七台飞机去给农户服务 , 两百亩地花了两三天都没干完的情况 。 对方非要给我们每人发个喷雾器 , 不让用无人机了 , 觉得人更高效 。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水质、喷头设计都有问题 。 无人机飞出去没多久 , 喷头就堵上了 , 只能返回维修 。
而且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低 , 距离地面只有两、三米 , 受地面磁场干扰后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 机器的载荷也没有调整好 。
总之一开始 , 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过 。 从现在看那时的机器完全不可用 , 只是试验品 。 我们的早期产品一年要改两三次 , 慢慢地才改进到能适应农业实际环境 。
创业邦:农业无人机是to B , 刚创业时相当是to C , 这两个方向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难?
彭斌:我觉得是to B 。 因为C端的消费级无人机实际使用频次是不高的 。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买一台航拍无人机回去 , 一年用几个小时都算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