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着咖啡走路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壮举( 二 )


端着咖啡走路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壮举
文章图片
《妈妈 , 洗脚》的广告中 , 小宝贝端的水洒了出去 。 丨来源:腾讯视频
正如前面钟摆所依靠的“第三方复杂系统” , 端咖啡的人在咖啡与杯子之间也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 此时 , 我们需要将杯子、咖啡和手的模型进行更加详尽的刻画 。 如果将杯子里调皮的咖啡看成一个滚动的小球(如下图(a)所示) , 那么进一步在物理上 , 杯子与咖啡便可以抽象为“手推车”与“摆”的模型——这是因为 , 杯子里小球总是贴着杯壁 , 其与杯壁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 相当于有一个不可伸长的绳子将其限制住(如下图(b)所示) 。 我们可以将这个组合简称为“车-摆”模型 。
端着咖啡走路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壮举
文章图片
端咖啡的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示意图丨来源:文献[1]
简单来说 , 面对“想法不一致”的咖啡和杯子 , 人类的策略就是让它们【同步】 。
同步又分为两种 。 一种是比较“激烈”的【反相同步】 。 当咖啡向右 , 趁其还未溢出时赶紧把杯子往左移;咖啡向左 , 就赶紧把杯子往右移 。 这样 , 让咖啡不停的在杯子里来回震荡 , 只要你晃得够快 , 咖啡就会被杯壁挡回来 。 这便是“高频”的反相同步策略——咖啡震荡的相位和咖啡杯移动的相位总是相反 。
对墙击球时 , 手与球之间就是反相同步 。 手和墙=咖啡杯壁 , 球=咖啡丨来源:bilibili@东南排球训练营
相反的 , 另一种【同相同步】则更加温柔 。 当咖啡要向右了 , 就让杯子追随咖啡的步伐 , 也向右移动——毕竟咖啡不会无限的向右移动(因为咖啡同时也向上移动 , 动能转换为势能而使速度降低) , 杯子移到一定的位置时咖啡也就停止向右的躁动了;当咖啡开始向左 , 故伎重演 , 让杯子追上其向左的步伐便是 , 不必惊扰咖啡 。 在这种情况下 , 杯子移动的没有那么快 , 而移动的方向却与咖啡始终保持一致 , 所以是“低频”的同相同步策略 。
汤姆端盘子时 , 身体和盘子就是同相同步 。 汤姆=咖啡杯 , 盘子=咖啡丨来源:youku@核桃话综艺
反相高频和同相低频 , 还可以借助摆长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 在“车-摆”模型中 , 反相与同相分别如下图(a)和(b)所示 。 由于车一直在移动 , 两种同步运动的等效摆长不同 。 反相同步的等效摆长明显小于同相同步的等效摆长 , 由上一节的频率与摆长关系可知 , 摆长越短 , 周期越小 , 频率越高 。 因此反相同步为高频、同相同步为低频 。
端着咖啡走路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物理学壮举
文章图片
两种同步运动的等效摆长示意图
实际上 , 聪明的人类很有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 , 熟练的在两种同步模式之间无缝切换——仅凭观察力和直觉 , 便能在端咖啡挑战中随机应变 。 但是 , 如果要设计端咖啡的机器人 , 我们改如何赋予它这个看起来理所应当的技能呢?
针对端咖啡的两种同步策略进行建模计算 , 研究者发现 , 同相与反相同步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区域】 。 这种过渡区域是由动力学系统的非线性所导致的 。 如果机器人被设计成以相对较小的步幅行走 , 将对应一个较小的周期外力 , 这时候动力学方程可以近似为线性 , 两种同步运动间不存在过渡区域 , 因此行走的频率可以是任意的;当机器人被设计成以较大的步幅行走时 , 对应较大的周期外力 , 这时候 , 在同相同步与反相同步之间存在一个不同步的过渡区 , 则行走的频率应该尽量避开这个过渡区的频率 , 以免咖啡与杯子发生不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