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手机影像,一英寸不应成为终点

cmos|手机影像,一英寸不应成为终点

文章图片

cmos|手机影像,一英寸不应成为终点

文章图片

cmos|手机影像,一英寸不应成为终点


最近两年 , 智能手机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高端化 。 通过高端化提升售价 , 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 是手机厂商应对行业销量下行的合理选择 。
在这其中 , 影像是除了折叠屏手机外最重要的提升通路 。 高端产品可以通过与传统影像厂商深度合作提升品牌认知度 , 低端产品则可以通过高端下放的方式获得提升 。 可以说 , 影像是2022年 , 智能手机行业共同的关键词 。
大 , 就是好?
小米12S Ultra采用的1英寸CMOS传感器
从点按屏幕快门到获得一张照片 , 智能手机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流程 。
化简一下 , 基本就是通过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基础的光信号 , 也就是基础数据 , 通过图像处理器ISP进行基础运算得到原始的图像 , 再经过各家不同的算法处理 , 最终得到一张照片 。

智能手机的CMOS图像传感器逐渐变大
在这一过程中 , CMOS图像传感器是最基础的入口 。 增大CMOS图像传感器的面积 , 就可以直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 , 从而获得更多的信号 , 直接改善获得更加清晰的影像 。 因此 , 获得更大CMOS图像传感器面积 , 自然成为了寻求影像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厂商最主要的战场 。
目前CMOS图像传感器主要由日本的索尼和三星垄断 。 根据市场调研组织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 索尼在智能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 , 以44%的收入份额位居榜首 , 紧随其后的三星收入份额为30% 。
虽然智能手机厂商可以对下游供应商提出需求 , 但总体来看 , 行业基本上还是由下游的方案驱动 , 如今到达了1英寸规格CMOS传感器登场的时间节点 。
实际上 , 在数码相机领域 , 1英寸传感器早已经成为了专业卡片相机的标配 。 像是索尼的RX100系列黑卡相机 , 从2012年发布第一代产品后 , 就使用上了1英寸规格的CMOS传感器 , 并逐渐使之成为了行业的通用标准 。 也就是说 , 如今的智能手机 , 从硬件上基本已经达到了专业卡片机的标准 , 是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巅峰 , 也将是瓶颈
搭载1英寸影像模组的智能手机
虽然增大手机CMOS传感器确实能够直接提升影像表现 , 但考虑到智能手机随身设备的属性 , 这一路径是不可能一直走下去的 。
一方面 , 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尺寸和重量都有要求 , 不可能为了追求拍照好 , 而选择一款“大哥大”一样的手机 。 目前已经发布的采用1英寸CMOS传感器手机里 , 小米12S Ultra厚度为9.06mm , 重量为225g , vivo X90 Pro+厚度为9.7mm , 重量为221.0g , 都属于比较厚重的产品 。 即便考虑到未来工艺的提升 , 也不可能再继续扩大CMOS传感器的尺寸了 。
另一方面 , 从光学角度 , 在行业没有大规模应用曲面传感器之前 , 在一定的手机厚度限制条件下 , 越大的CMOS传感器就会让镜头的等效焦距变得越短 , 拍摄照片时“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就会愈发明显 。 一般认为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等效焦距在24mm左右 , 而小米12S Ultra的等效焦距已经达到了23mm , 也就是说基本达到了极限状态 。
野蛮生长之后
所以在硬件方面野蛮生长 , 进入瓶颈期之后 , 手机厂商下一阶段将不得不面对比拼内功的新赛场 , 如何在算法、体验上获得提升 , 将会是接下来手机影像提升 , 乃至智能手机重新增长的关键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