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芯观点」剑指“卡脖子”技术,南网、国网“南征北战”( 五 )


随着电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断推进,国内的电网建设正从电力行业的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逐步延伸到企业、家庭、城市的智能化。而一旦实现万物互联,电力芯片的应用将以指数级数量增加,预计市场需求也将达千亿片。
但与此同时,电网遭受的潜在攻击隐患正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多国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电力芯片失效或受攻击的问题。
面对潜在的隐患和严峻的形势,中国电力芯片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国产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并在诸多细分领域上一直高度依赖进口芯片。
其中,国产电力芯片发展中存在的许多棘手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国内电力芯片相关企业扎堆在中低端领域竞争,在高端领域鲜有涉及。如复旦微电子、锐能微、鼎信等多家企业都推出了电力芯片产品,但主要仅聚焦在计量芯片、安全芯片及智能电表中的应用。
其次,芯片是典型的人才及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国内电力芯片行业的相关投入较为匮乏。据南网方面透露,伏羲芯片前后历时研发多年,但在投入上资金仅为上亿元、研发人员为约两百人。而国外同类企业动辄投入数十上百亿元。
国网|「芯观点」剑指“卡脖子”技术,南网、国网“南征北战”
文章插图
电力芯片标准体系架构 图源:智芯微电子
另外,由于没有相关统一标准,不同厂家芯片存在巨大的性能、可靠性差异。这已成为国内电网发展的新隐患。随着电力芯片应用越发广泛及技术要求越来越具体,国内已十分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再者,作为电力芯片应用最大的终端,国网和南网尚未充分推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使得两者持续“执着”进口电力芯片,而对国内产品犹疑。
那要如何去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以及改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既然电网属于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电力芯片的破局便有赖于顶层设计的统筹发展、支持引导以及大力改革。
近年来,在行业痛点的人才和资金上,国家明确制定了较多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产业发展,但官方机构在行业统一标准制定上仍有待完善。
因此,发展电力芯片标准的一大当务之急是完成芯片通用及安全技术要求,从整体制度上对电力用芯片进行规范。另外,标准建设的远期规划应主要集中于应用数量巨大,但技术仍掌控在国外厂家的产品,如主控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
与此同时,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国内电力相关企业要获得更核心的电力芯片技术突破,势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埋头苦干、攻坚研发。而在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精准策略上,亦十分有必要跳脱出中低端市场,长线布局、走精品化路线,向高端市场进发。
对于两大电力企业而言,国网亟待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南网有待加强整体产品研发布局以及团队建设等。而要推动电力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国网和南网作为两大业主,还要一定程度摒弃对国外产品的“执着”,敢于落地试点运营生态链企业的相关产品,以提供相关自主芯片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黑土地”。
国网|「芯观点」剑指“卡脖子”技术,南网、国网“南征北战”
文章插图
作为国网和南网的主管方,国资委当前也在积极推动他们在电力芯片研发上达成更多合作,以促进电网自主生态发展,并给两家电网企业起了一个名字叫“产业链链主”。这便是寄望他们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生态圈的发展。
总而言之,电力芯片的自主可控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生态圈:电力芯片应用单位、终端厂商、设计和制造公司、芯片标准组织等方面,充分沟通、密切协作以及合理分工,共同推进电力芯片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