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团队首次在室温实现全固态氟离子电池长循环,持续充放电4581小时
作为目前电池领域的“主力” , 锂离子电池正面对能量密度几乎已达上限、锂元素原料供应紧缺、电池易燃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 因此 , 谁将成为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电池”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
7月29日 , 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 实现了160Wh/kg的能量密度 , 并宣布计划于2023年形成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 , 这让人们看到了电池多元化发展的更多可能 。
而全固态氟离子电池作为电池领域的“新势力” , 尽管近年才受到关注 , 但它不仅理论能量密度极高(最高可达5000WhL-1 , 超过锂空气电池)、安全性好(基于固态电解质 , 且氟离子极难转变为对应的单质 , 不存在类似锂枝晶的问题) , 而且氟元素的地壳丰度还远高于锂元素 。
因此 , 它甚至比当下“如日中天”的全固态锂电池都更具发展前景 。 但是 , 由于缺乏合适的电解质 , 氟离子电池目前的循环性能尚无法和锂离子电池相比 。
2018年 , 本田研究院与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etPropulsionLab)共同研发了一种可以传输氟离子的有机液态电解质 。
尽管这种有机电解液牺牲了电池的安全性 , 但由其组成的氟离子电池最终在室温下实现了10个循环的稳定充放电 , 成为了氟离子电池“里程碑”式的工作 。 相关论文以“Room-temperaturecyclingofmetalfluorideelectrodes:Liquidelectrolytesforhigh-energyfluorideioncells”为题发表在Science[1] 。
2020年 , 丰田与日本京都大学合作 , 开始了全固态氟离子电池的研究 , 并宣称一次充电可续航1000公里 。
不同于本田研究院2018年的工作 , 该电池基于安全的固态电解质 , 但却因为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大多偏低 , 只能在高温下工作;而少数氟离子导体尽管可以支撑室温电池循环 , 但它们电化学窗口却极窄 , 无法使电池具备有意义的电压 , 因此并不是合适的固态电解质 。
对于氟离子电池而言 , 在室温下进行稳定的长循环 , 以及使用安全的固态电解质 , 似乎如“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 这严重地降低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
文章图片
图丨理想的固态电解质性能[2](来源:AdvancedEnergyMaterials)
近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马骋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氟离子固态电解质CsPb0.9K0.1F2.9 , 首次实现了室温下全固态氟离子电池的稳定长循环 , 在25°C下持续充放电4581小时后 , 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
在迄今已报道的工作中 , 该性能创造了全固态氟离子电池领域循环时间最长、容量保持率最高的记录 。
文章图片
图丨相关论文(来源:Small)
11月27日 , 相关论文以《兼具高电导率和优异电化学稳定性的氟离子固体电解质》(Afluoride-ion-conductingsolidelectrolytewithbothhighconductivityandexcellentelectrochemicalstability)为题[3] , 发表于Small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马骋教授担任通讯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王金柱为第一作者 。
首次实现室温下全固态氟离子电池的长循环 , 在25°C持续充放电4581小时
该研究的突破 , 在于使同一种氟离子固态电解质中同时具备极高的离子电导率(10
-3Scm-1)和较宽的电化学窗口 。
在此之前 , 几乎所有文献中报道的固态电解质在室温的离子电导率都极低 。 因此 , 如果想实现稳定的电池循环 , 就必须将电池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
- 图灵奖|中国科技团队创历史,360打破行业垄断,登顶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
- 试剂盒|中国研发团队推出“更灵敏”试剂盒获批上市 可精准探测德尔塔、奥密克戎
- 芯片|高通再见,iPhone将全部采用自研发芯片:2023年首次实现
- 华为|业界首次:中国联通携手华为 5G 超级上行实现“跨站”规模商用
- 芯片|人工智能国际大赛上,国内团队问鼎冠军,打败欧美竞争者!
- 马克·扎克伯格|气急败坏!元宇宙计划失败后,扎克伯格团队又败给中国队伍
- 小米科技|曲面屏+无线充电,小米10S首次降至1909元,网友:真香!
- 速率|中国科研团队实现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
- 昆明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双馈风机短路电流分析上取得新成果
- 国内半导体量子计算再迎新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与美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及本...|我国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速率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