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光刻机只是问题的表象,执迷于表象,就会忽视真正的问题。

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文章插图

近些年,随着芯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愈发重要,谁掌握了制造芯片的光刻机,谁就能在当今世界“呼风唤雨”。
面对芯片频遭“卡脖子”的现实,光刻机成为我们实现科技自主,必须重点攻克的高新技术。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刻机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光刻机。
首先,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明明是人类最顶尖的科技结晶,为何光刻机没有出现在科技实力最发达的美国,反而诞生在面积仅有两个北京大小的荷兰,凭什么是荷兰?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却有一个发人深省的简单答案,早在三百年前,一位荷兰科学家就奠定了日后荷兰光刻机的发展基础,他就是世界著名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

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文章插图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尚未成年,父亲便已去世,迫使年仅16岁的他,早早就前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养活自己。
正是这段时间,列文虎克通过与隔壁眼镜店工匠聊天、学习,迷上了用凸透镜观察微观世界,并掌握了磨制镜片的相关知识。
后来他回到家乡,找了一份当地市政府的看门工作,由于工作相对轻松,他把所有的业余精力都用在了观察微观世界上。
1665年,他成为第一个发现血液循环是因为心脏跳动的人;
1674年,他成为第一个发现红细胞并描述红细胞形态的人。
为了洞悉微观世界,列文虎克穷尽半生精力,磨制了419个透镜。
临去世前,他把他制作显微镜的方法,以及亲手制造的26台显微镜和数百个放大镜全部捐赠了出去,为人类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工具。

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文章插图

虽然不能说他直接启发了后来光刻机的制造,但是因为他的研究,光学以及微观世界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而且荷兰不只有列文虎克,像是更早的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他在1690年提出的惠更斯原理,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光,提供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说,光刻机只是近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在光学领域知识探索的一个副产品,换而言之,推动光刻机技术发展的,归根结底不是商业利益,而是科学精神。

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文章插图

科学精神,对于我们来说,要比光刻机更重要。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曾悲观地说:缺乏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的重大缺陷,他甚至直接批评:实用主义正在戕害科研创新。
似乎当下人们对光刻机的讨论也正因为这一点:因为芯片被“卡脖子”,所以才认识到光刻机的重要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实用主义行为:只注重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满足于解决眼下的问题,发现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金钱成了衡量知识的重要指标,把“不能挣钱”的知识弃如敝屣。

惠更斯|为什么光刻机会出现在荷兰?三百年前,是他给荷兰打下的基础
文章插图

1883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发表一篇演说:《为纯科学呼吁》,他认为,不注重纯科学,而只注重应用科学,会让美国人退化成清朝人,虽然发明了火药,但是只知道火药能爆炸,却不了解其中化学原理,丧失科技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