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有用吗,创业培训手册课后答案


创业培训有用吗,创业培训手册课后答案

文章插图
“企业家少了,培训也没法进行下去 。我就是不忍前几年解散公司,让大家过不了几年好日子 。”深圳阿尔都塞创业培训学院院长马瑞有些无奈和不甘 。
在与懂笔记的人交流中,马瑞认为公司所在的创业培训市场越来越不景气 。随着更多企业家的倒闭和泡沫的破灭,大量服务于企业家、创业项目和小微企业的相关产业也陷入困境,其中创业培训首当其冲 。
曾几何时,孵化器、创业咖啡的一幕幕,和观众如浮云般悄然散去 。曾经在讲台上“知识渊博”的创业导师,自然也就随着泡沫消散了 。资本市场下行后,舆论纷纷指责创意培训机构和制作者导师是“空谈误国”的指挥家 。有机构还拿出咨询行业的“设立规则”进行反击,声称规则“只提供咨询,不负责执行,不保证结果” 。
“不对质量负责,那我为什么要收钱?”这是吕霄的声音,他是当地孵化器中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 。他告诉他他知道如何记笔记 。三年前,他花了几千块钱申请了一个创业系统的课程 。当时他觉得课程内容很高,但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这些“经验”一点用都没有 。大量系统化、理想化的市场策略、管理方法和营销技巧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不堪一击 。“这部分创意培训机构早就应该倒闭了,对人的伤害太大了 。”
如今,创新培训行业面临的困境是机构投其所好,还是创业退潮不可避免带来的连锁效应?通过马瑞的观察,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线索 。
【创业培训有用吗,创业培训手册课后答案】想赚钱的培训机构与想速成的创业者
"这些训练馆过去在周末总是爆满 。"
马瑞告诉他,他知道如何记笔记 。早在2014年,铺天盖地的创业浪潮就让他萌生了开办商业培训班的想法 。所谓“创培班”,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项目诊断、案例分析、能力培训等课程服务,提升创业者的项目管理技能,强化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心态 。
在企业营销机构工作近5年的马瑞,在辞职创业后突然赶上了这股浪潮:“要说这两年这股浪潮有多火爆,你可以看到很多创意培训班的报名率 。”
“每周一次的创业主题专题培训,基本上都是满满当当的课 。”他说,当时相关的创业辅导培训班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创业创业者和互联网创业者 。费用约3000元,每期4个周末8课时,每课时3小时 。“在收费方面,我们比其他机构便宜,几位讲师也是我发现的成功企业家,所以报名的人很多 。”
据马瑞介绍,在这些入学学生中,有的还没有创业,想“借鉴经验”,有的已经创业但项目遇到瓶颈“求教”,有的传统小企业主想在课程中为第二次创业寻找“灵感”,甚至有社交爱好者想通过培训扩大“人脉” 。
“与五年前企业内部培训不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注重分享和利他 。”带着这样的想法,很多知名创始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创业过程和经验提炼出来与他人分享,或许能够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共赢结果 。
因此,这些创始人往往在各大“创意培训”机构的邀请下,成为“实践导师”,利用自己难得的闲暇时间,为创业学生“带路” 。
跟创业导师谈钱自然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情 。虽然这些小而成功的创业者根本不在乎那几百元的课时费,他们的努力也不是“公益”,而是全为了“资源” 。
马瑞说他知道如何记笔记 。有时候,为了争取到优质的导师,院校不得不采用资源置换的方式来吸引 。如果导师来自知名企业,可以在“创培班”上发展区域下游代理商;如果导师来自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在培训过程中优先筛选种子项目;如果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你可以寻找潜在的优秀员工甚至合伙人;而那些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很可能积累了大量的社会人气 。机构、学员、导师可以得到自己的需求,也可以与MakerSpace合作,免费获得培训场地,让空间成立企业成为可能 。
是的,这基本上是各方共赢的局面 。
2015
年初开班后仅半年多,报名参加马睿操办的“创培班”并顺利结业的学员,就已经将近1000人 。相关学费收入高达280万元,而他创办的这个运营机构,只有区区3个人,除了他游走在各方名讲师之间,其他人分别负责课程安排、课堂的管理以及后续的创业成果跟踪 。
“我们只宣传那些成功的案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报名 。”哪怕只是在“创培班”讲课时路过的小企业家,都会被马睿当成“特训”成果,印刷在各类宣传品上 。
大量毫不知情的人,因为众多“成功标杆”而选择掏钱报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成果展示”中的一员 。至于学员能否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或是颇有建树的创业者,机构可就管不了了,“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
据马睿透露,在培训结业之后,除了部分已经开办公司的创业者之外,大部分学员会选择去创业公司里加盟(甚至进入管理团队),只有少数的学员会真的选择放手一搏 。
即便有那么多成功案例“带路”,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独当一面,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创业除了需要行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需要的是强大的心态 。而后者,(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恰巧是创培机构无法给予的 。
创业泡沫引发“导师荒”,纸上谈兵继续忽悠
“课上看似理论的内容很多,但导师所传授的干货还是挺实的 。”
虽说“创培班”无法保证每位学员在特训之后,都有具备创业的能力和心态,但是那些经过机构精心策划的创业课程,以及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导师,的确能为学员们带来许多商业、运营、推广方面的宝贵经验 。即便是进入企业,学员若能学以致用,也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 。
“所以,我一直觉得做这样的生意对社会发展很有意义 。”但令马睿和团队没想到的是,在2015年入夏后,周围大大小小的“创培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家都想在创业培训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
据他回忆,有一些机构甚至在租用的民宅里,随便雇佣几位空有理论的学院派讲师就开班招生了,“居然还有机构推出签约班,承诺如果创业失败退一半学费 。”
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马睿也渐渐感到不安,他告诉懂懂笔记,经过一年的疯狂扩张之后,仅是华南地区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创培机构,就不少于300家,所开设的课程类目超过1200个,报班学员估计以数十万计 。
而他旗下的好几位创业导师,也接连被其他大型机构以更具优势的资源“挖”走了,导致他的“创培班”陷入被动局面,开班受阻 。为了不给学员退费,他只能找来几位圈中好友,稍微包装一下之后硬着头皮上台授课 。
“当时想着,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重新招名讲师就好 。”就当他在为“滥竽充数”的做法而感到惭愧时,却有一位充当“导师”的好友告诉他,教这种课真的不难,只要有几年的社会经验,知道一些创业案例,不管有没有实践经验都可以 。“只要脑洞大、气势足,就能唬住台下的人,当听到教室内阵阵如雷掌声,我也松了一口气 。”
创培机构多了,导师显然成了稀缺资源,尤其是口碑绝佳的实战导师,更是千金难求 。苦于找不到专职创业导师,马睿就只能自己和好友轮番上阵 。为了有干货可分享,有“知名”人物可介绍,有新案例可分析,他们从网上购买了大量与创业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 。
这些“努力”和付出,从马睿办公室的书架上就可以看到 。这里陈列着上百本“参考书”,其中包括《从创业筹资到IPO》、《创业者手册》、《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以及《乔布斯传》、《硅谷禁书》、《创业维艰》等英文原版书籍 。
公司的 “导师”们就是通过仔细研读这些书籍,将书中的经验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传授给一心想要踏上创业直路的学员们 。
“相比照本宣科的学院派,(我们)纸上谈兵算够厚道了,起码为学员筛选了一遍行业知识 。”马睿告诉懂懂笔记,“导师”只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援引书籍里部分经典的创业案例,结合个人的社会经验,并适当加入一些专业名词,就能够让学员们觉得所学内容“讳莫如深” 。至于是否亲身经历过创业艰险,已经不重要了,“我们毕竟不是胡诌瞎编,至于常识性的误导,就是书籍的问题了 。”
用大量“理论创业”书籍所“特训”出来的学员,别说具备创业能力和条件了,或许连基本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导师”的引导下走进误区 。
然而,这种令懂懂笔记深感无良的“创培班”,却有学员“点赞”叫好 。在其一则“创培班”开班的旧闻中,懂懂笔记找到了一些学员微信群的对话截图,部分学员表示,在参加培训之后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 。有人认为除了能够学到大量创业“干货”之外,还能懂得许多行走社会的“道理”,更能锻炼个人的抗压“能力”,因此会向朋友分享 。
正因为缺乏社会阅历,这些懵懂的年轻创业者最好忽悠 。或许正如马睿说的那样,社会上有太多懵懂的年轻人,在看到包装好的成功案例之后,便会臆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人上人” 。
如何通过捷径到达成功之巅?他们想当然的希望通过“创培班”实现目标 。却不想,到头来成了创培机构在泡沫期敛财的工具,学了一堆无法落地的“概念” 。倘若真有创业者奉行这些“概念”进行创业,其成功率也可想而知 。
但是很明显,这已经不是“马睿”们要去思考的问题了 。
资本理性,创业退烧,无良机构“现世报”
“我也曾经担心老这么做会把口碑做砸了 。”
然而,还没等到口碑被做烂,马睿的“创培班”就已经陷入了经营危机 。他的培训公司在2017年初就已经遭遇“寒冬” 。
伴随着资本市场回归理性,大量创业项目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数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在起伏的浪潮中苦苦挣扎,更有许多小微创企悄然关门 。他发现在深圳和广州的很多孵化器、创业咖啡里,喧嚣不再,冷清凸显,“创业”两个字也渐渐成了“高风险”的代名词 。
“曾经还有联系的很多学员都不提创业了,只想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 。”如此一来,包括马睿在内的许多“创培班”,生计就成了问题 。
他向懂懂展示了一份数据:2017年开始,为了吸引学员报班,学费折扣普遍都在50%以上,然而全年报班总数不足200人,其中三、四月份报班数就占了总数的45%;另外,从五月份开始报班人数开始呈现逐月剧减的趋势,最“惨淡”的12月份,仅有4名学员报班,(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这点人数要是开班,如果加上找来的托,即便再怎么马虎(授课)也是亏的 。”
于是,那些昔日的竞争对手,在严峻的创培市场下逐渐成了共患难的“朋友” 。部分报班人数不足的创培机构,统统将零星的学院“凑”在一起联合开班,以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 。但即便如此,这些机构也只能“保本”,想要盈利却依旧困难 。
“即使团队只有三个人,但养活起来压力也很大 。”迫于生存压力,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马睿只能在做“创培”之余,再次开始寻找企业内训的“外快” 。
得益于几年来在培训市场积累的资源和人脉,他开始承接一些传统企业的内训业务,也结接了一些行业协会的公开课业务,有时候也做做市场策划和公关执行的活儿,“但整个氛围都不行了,创客越来越少,不管是投融机构还是孵化器也都开始萧条了 。”
他告诉懂懂笔记,团队以前合作过的十几家大中型创业孵化器,都在去年下半年陆续出现经营危机,甚至有三家在元旦前宣布清退入驻企业,进入倒闭清算 。本来为了帮衬孵化器创业氛围的公开课程和路演活动,也越来越少 。
“有媒体评论说创培行业会有今天,都是机构逐利导致的,”马睿对此并不认同 。他表示,即便培训团队自始至终都认真筹划课程,负责任地传授创业经验,未来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虚火下的泡沫一破,所有相关的配套行业都会受到波及,而市场“退烧”对创培行业的打击程度,或许仅次于孵化器和创投机构 。“我感觉,现在在创培圈里还能勉强扛着的,也只有黑马了 。”
创业这门“功课”可谓是包罗万象,除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有协调统筹资源的能力,更要有前瞻眼界及过人的思维方式 。而这些都并非某一套课程就可以“速成”的,成功的企业都是从痛苦的摸索中,渐渐积攒大量的经验,总结出规避风险和脱离困境的方法,最终才成就一番事业 。
然而,浮躁氛围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希望找到捷径,一心想要收获财富的他们,无形中也造就了创培机构的发展 。在创业红利期大捞一笔之后,这些机构很少能将创业者送上成功的宝座,反而助推了创业“泡沫”的破裂 。
无论是创培课程,还是创业书籍,听听看看就可以,千万不要当做生存的唯一法则 。仔细分析一下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似乎很少有在创业之初天天捧着成功“宝典”拜读的 。这条“独木桥”,不用血汗换不来成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不我欺 。
(文章来源于:钛媒体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