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耳朵经济没有六便士( 三 )


根据公开数据 , 喜马拉雅的付费率仅12%左右 , 而荔枝移动端用户付费率甚至不到1% , 音频平台的低付费率与视频平台平均20%的付费率形成鲜明对比 。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 , 喜马拉雅UGC(即用户生产内容)在平台内播放时长比例超过52% , 而从蜻蜓FM的主要内容来看 , 整体更偏向于PGC(专业生产内容) , 高晓松、蒋勋、梁宏达、张召忠被称为蜻蜓FM四大金刚 , 荔枝却在社交上下足了功夫 , 希望依靠音频社交走出不一样的步伐 。

然而打开主流在线音频平台的APP能够发现 , 电子书、相声、脱口秀、广播剧、播客等分类大同小异 , 甚至不少主播在多个平台同时更新 。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近九成受访用户表示会因为IP音频栏目而特意使用未使用过的在线音频平台 。 在内容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 , 各个平台的竞争似乎就落在版权资源 。
谈到版权问题 , 腾讯可以挺直腰板说话 。 旗下的懒人畅听虽然也有播客、相声评书、广播剧等多种分类 , 但更加侧重于网络有声小说 , 手握阅文的海量资源 , 懒人畅听在IP方面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 在2020年的脑海发布会上 ,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也表示 , “阅文是IP的源头 , 到动漫、动画、游戏、影视、电视剧、大电影 , 再到增加了有声这一块 , 与酷我的合作 , 能够让IP的力量变得更大 。 ”
用户跟着内容走 , 当平台内容缺乏独特性 , 用户黏性就会下降 , 平台的盈利能力自然有待考证 。 内容社区难盈利的问题已经成为行业通病 , 在线音频平台的下一战势必要走出社区 。
03下一战不在社区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 , 内容社区的尽头似乎只能是流量入口 , 真正的商业化还需要探索新的道路 。
在蜻蜓FM的最新一轮融资中 , 中文在线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 实际上 , 早在2020年5月 , 中文在线就跟蜻蜓FM建立过战略合作 , 中文在线提供旗下17K小说网和四月天小说网的数字版权授权作品 , 交换蜻蜓FM对其音频作品在平台上的推广资源 。 本轮融资更是拉近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 中文在线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 “本次投资主要基于看好音频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 , 拓宽公司海量版权的变现渠道 , 提升版权价值” 。
偌大的在线音频市场 , 似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供流量?关于内容社区的商业化难题 , 在知乎、B站、豆瓣、小红书等多个内容平台均有体现 , 平台规模不断扩大 , 整体营收持续增长 , 但亏损状态却亘古不变 。
以B站为例 , 从二次元视频社区到如今的全品类长视频平台 , 成功破圈的B站在流量上的优势毋庸置疑 , 高水准的原创视频内容让用户黏性更强 , 流量和质量 , B站都不太缺 , 但在进行商业化的道路上 , B站仍旧靠游戏业务“养家” , 内容社区的增值服务以及广告不过是餐后甜点 。
同样想破圈的还有小红书 。 在小红书种草 , 却不在小红书拔草 , 作为内容社区中的一员 , 小红书是最典型的“流量跳板”之一 , 为了摆脱这样的命运 , 小红书企图靠电商业务扳回一城 , 然而小红书的努力并未得到太多回报 。 对于巨头来说 , 或许“种草”带来的流量 , 才是小红书估值高达200亿的依据 。
内容社区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 在线音频平台也不例外 , 持续亏损的他们或许走出社区才能找到活路 。
全场景生态的目的依旧是提高音频的渗透率 , 充分利用耳朵的空闲时间 , 增长用户日均收听的时间 , 但渗透率和付费率却不一定呈正比 。
喜马拉雅作为行业老大 , 在“出走”这件事上也领先一步 , 从2018年开始就有所动作 。 目前 , 喜马拉雅已经通过下游的智能硬件覆盖3000万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 , 包括阿里、华为、小米、海尔、宝马、福特、比亚迪等2000余家品牌接入了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 , 甚至打造出自己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得助 。 然而 , 几年的努力并未让喜马拉雅实现盈利 , 或许全场景生态的故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