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完美日记不再“完美”( 三 )


逸仙电商创始人黄锦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今年线下这个业务的节奏可能会放缓一点”。如今,完美日记大概有280家线下门店。
惊人的拓店速度带来了市场想象空间,也带来将近2亿元的巨额支出,而同期线下门店并没给完美日记带来太多收入,90%的收入仍然来自线上渠道。
零售商论认为,完美日记“起于营销,困于流量”,在流量见顶当口,虽需要更多产品线维持二次增长,但线下门店以及护肤领域,未必能短时间内带来“正反馈”。
一方面,对于美妆护肤等非刚需消费品,一线消费型城市尚可收支平衡,其它地区消费者线下消费意愿不强,线下门店成本高企,大规模开店将拖累整体门店营收;
另一方面,护肤等赛道已经巨头林立,完美日记若想获得一席之地,在研发层面,还需持续打磨“拳头”产品。
03 国货难迈“分水岭”如果说后疫情下经济复苏,催化了国内消费市场正向循环,那么国货消费品的增长,便是Z时代人群开始走上主流消费舞台的一个缩影。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新青年国货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在日常消费中,70%的“90后”以及近80%的“00后”消费者,以购买国产品牌为主。也就是说,这届年轻人在消费标签上,有意识向“国潮”靠齐。
《国货美妆洞察报告》也显示,国货美妆品牌已占据56%的市场份额。《天猫2021美妆行业趋势洞察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美妆市场规模将达3644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Z时代对于国货的消费潜力逐步提升,国产品牌也在品牌价值、产品审美、产品定位迎合主流消费群体。
例如完美日记品牌,销售额三年时间触达30亿人民币,2019年销售额从7.6亿元飞涨至35亿元,同比增长363.7%,根据中投公司报告,完美日记增长率为同期中国美容业零售额增长率的30倍。
不过,即便在销售额上有不错的成绩,完美日记们仍难逾越盈利“分水岭”。
作为国货们冲击市场的符号,“高性价比”一直是核心竞争力,但从某种程度上,又成了束缚国货发展的“紧箍咒”。
一直以来,国货美妆以国际大品牌的“平替”选项而备受追捧。以完美日记为例,其口红类产品,大多以大牌热门色号“平价”作为营销噱头,圈定一众粉丝。
然而,新冠疫情下,原材料成本上涨,一方面,消费者普遍难以接受“平替”消费品涨价,对国货品牌忠实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陷入与国际巨头“价格战”中,在保证市场份额基础上,只能选择压缩产品净利润。
彩妆品类门槛低,大多采用代工厂模式生产,完美日记、花西子、Colorkey、橘朵等多家国货品牌均来自同一个代工厂科丝美诗,产品难免出现同质化。
今年双十一美妆预售排行榜中,前十名中国货品牌只占两席,一个是薇诺娜,一个是完美日记。
此外,国际大品牌也看准“国潮流”,在品牌投资上持续加码,欧莱雅去年底收购了日本品牌Takami,后者的爆款单品“小蓝瓶”在中国市场销售可观。
2020年,欧莱雅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62%,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26.6%。巴黎欧莱雅和兰蔻两个品牌的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欧元。
诚然,与巨头们相比,新锐国货们在产品矩阵、投资力度以及产品研发上,仍缺乏“长跑”潜质,造品牌门槛越低,护城墙壁垒就越薄。
对于完美日记而言,面临增长受阻、亏损持续、巨头围猎困境,产品故事似乎还不够“丰满”,营销搭起的“纸牌屋”,容易一碰就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