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警惕作茧自缚 (1):长期接触个性化信息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以下话题 , 即我们在长期接触符合个人口味的信息下 , 会产生“作茧自缚”效应 , 而“作茧自缚”其实是内卷化的一种 , 而且是一种主动的内卷化 , 对于我们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
两个阶段的“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渗透 , 各大网站和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早已无处不在 。 视平台的不同 , 个性化推荐可能有两个阶段:
我们应如何警惕作茧自缚 (1):长期接触个性化信息
文章图片
我们应如何警惕作茧自缚 (1):长期接触个性化信息】第一个阶段是客户的主动行为 。
当我们第一次打开一个平台时 , 平台一般都会提供向导 , 向导中会有一页让用户勾选感兴趣的领域 。
比如 , 对于资讯类APP , 一般会提供基于主题的关键词 , 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 , 后续平台也会重点推送这类主题 , 其他主题的内容则不再推荐 。
第二个阶段是从客户身上被动获取的信息 。
当用户使用了一段时间后 , 平台通过用户的行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 进而了解用户使用APP的行为习惯 , 包括经常浏览的主题、经常查看的板块等 , 从而为其推荐更为精准的个性化信息 。
我们应如何警惕作茧自缚 (1):长期接触个性化信息
文章图片
当然 , 广告也是个性化推荐的一种 , 有些广告可能大家都能看到 , 而有些则是推送给一小部分的精准人群 。
这其实就是个性化推荐的两种目标 , 为用户精准提供个性化信息和资讯 , 也精准提供个性化的广告 , 其背后是大数据的分析 , 大量的算法所实现的 。
目前来看 , 个性化推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主要是便利 , 随着背后的技术不断成熟 , 个性化推荐的内容也会更为精准 , 更为贴合用户的潜在需求 , 也会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
渐渐地 , 平台在客户眼里就像一位自己多年的老友 , 对自己的喜好了解得一清二楚 , 唯一的区别是 , 这位老友是在很短时间内所熟识的 , 直接跳过了各种情感交流的过程 。
不要让自己完全“被个性化”
无论对于资讯类APP , 还是电商类APP , 个性化推荐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 , 有着丰富的落地场景 , 也确确实实带来了一些便利 , 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并拥抱这一功能 。
我们应如何警惕作茧自缚 (1):长期接触个性化信息
文章图片
但是 , 接受和拥抱并不是盲目的 ,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 , 即无论看待何等事物 , 我们都需要保留自己的看法 , 需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 , 尽可能避免受到事物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 。
对于个性化推荐功能也是一样 。
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读到这样一句话 , “一些用户因长期接收合乎个人口味的信息、观点 , 自我封闭的倾向增强 。 ”
这句话绝对是振聋发聩 , 给了我们一种警醒 ,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早已习惯了个性化推荐“控制”下的世界 , 很多东西都被算法 , 甚至于自己所过滤掉 , 每个人都被自我划定的“苍穹”所笼罩 , 很难走出来 ,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也逐渐变成了一种少数人才有的习惯 。
当然 , 个性化推荐的初衷确实是好的 , 在信息日趋爆裂的当下 , 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绕过的话题 ,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 , 没有办法顾及到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 。
个性化推荐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次尝试 。 但确实我们也被限定在了个性化推荐的世界中 。
要破除“被个性化”这一怪圈 , 我们千万不能寄希望于任何外界因素 , 而是要靠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