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莱坞开始重写“太空史诗”,中国科幻还要“流浪”多久?( 二 )


《小太阳》的昙花一现仿佛一个悲观的预示 , 在60年代之后 , 中美科幻产业发展的时间错位被越拉越大 。
1969年 , 苏联的成功登月引发了公众对浩瀚宇宙的无限向往 , 海外科幻电影因此进入爆发期 。 通过《星球大战》《终结者》《E.T外星人》等影片 , 人们用想象力描绘外星文明;同时通过《发条橙》等反乌托邦电影 , 创作者在科幻语境下开展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
但就是在英美科幻影视爆发的黄金期 , 国内科幻创作陷入冰点 。 80年代 , 国内对科幻创作的抨击之声越来越多 , 有人批评“国内的科幻作品是姓‘科’不成 , 姓‘文’不成 , 大概只好去姓‘幻’” , 还有人质疑“打着‘科普创作’、‘科幻小说’的招牌 , 贩卖一些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破烂” 。
一时间 , 大量科幻杂志停刊、科幻作家弃笔 , 只有四川省科协同意以自负盈亏为条件 , 允许其主管的《科学文艺》继续经营 。 这本硕果仅存的科幻杂志仍顶着压力从1985年开始评选科幻银河奖 , 并在后来改名为《科幻世界》 。
当好莱坞开始重写“太空史诗”,中国科幻还要“流浪”多久?
文章图片
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就分外熟悉了 。
20世纪90年代至今 , 随着电脑特效技术的成熟 , 科幻的视觉呈现不再是障碍 。 好莱坞影视工业体系下诞生了大量优秀科幻影片 , 《阿凡达》《星际穿越》《火星救援》以及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流行 。
而国内 , 距离《小太阳》半个多世纪后才终于迎来了又一部科幻佳作《流浪地球》 。 “科幻元年”开启的欢呼声还未能持续太久 , 科幻迷们的期待就被同年上映的《上海堡垒》狠狠摔在了地上 。
当好莱坞开始重写“太空史诗”,中国科幻还要“流浪”多久?
文章图片
又三年过去 , 大众对国内科幻的未来依旧有畅想与期待 , 但事实上国内科幻产业的发展并不如想象中蓬勃 。
根据9月底发布的《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1》 , 2020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551.09亿元 , 今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达362.92亿元 , 总产值有望超过去年 。 作为对比可以再看一下这个数据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在今年才开始大肆流行的剧本杀 , 2021年在国内的市场规模都将突破170亿元 。
并且 , 中国科幻的产值 , 其实大部分是靠科幻游戏撑了起来 。 报告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科幻游戏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 , 同比增长25% , 占了总产值的80%左右 。 而科幻游戏里 , 也包括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手游 。
科幻影视方面受疫情影响 , 表现平平 。 2020年科幻影视产业产值仅为26.49亿元 , 今年上半年 , 科幻影片的票房为38.72亿元 。
挑战
大半个世纪里 , 英美科幻影视一片繁荣 , 而国内科幻影视偶露锋芒 , 但历经曲折 。
随着《三体》与《北京折叠》相继拿下雨果奖、《流浪地球》斩获近47亿票房 , 中国科幻产业似乎终于站上了一个辉煌时代的起点 。 但正如《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所说的那样 , “科幻元年”不是一部电影出现的结果 , 要有一部又一部科幻片的出现 , 并且确立这个原型 , 科幻元年才有意义 。
三年过去 , 下一部国产科幻代表片还没有出现 。 从银河奖微电影竞赛、《三体》影视化等项目中 , 可以追踪到业界向前探索的脚步 , 但要弥补产业发展的巨大落差 , 国产科幻影视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 。
创作方面 , 如上文所述 ,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受到时代限制 , 因此现在可挖剧、可利用的科幻IP有限 。 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科幻大会“中国科幻IP生态培育与产业布局”论坛上 , 专家学者们得出的共识是 , “科幻IP的培育、转化与全产业链布局 , 将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