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爆火的元宇宙,冰冷的现实( 三 )


然而,与互联网巨头的增长焦虑不同,国内上市公司的热情则要更“单纯”——圈钱。
据企查查数据,截至11月17日,国内共申请“元宇宙”商标达4368件,涉及公司达689家;其中2021年申请了4366件,涉及公司688家。也就是说,99.9%的“元宇宙”商标均于2021年注册申请。逐月来看,今年9月共申请“元宇宙”商标1995件,10月共申请“元宇宙”商标1515件,是今年的两个商标申请高峰月。
商标的申请热,背后则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套现狂热。比如,远古网红“会说话的汤姆猫”因为属于虚拟IP,也稀里糊涂地成了元宇宙概念股,今年9月份,汤姆猫所属公司金科文化,通过改名为“汤姆猫”,实现了股价60%的上涨。随后,就是熟悉的套现离场,披露显示,11月3 日、4日,汤姆猫控股股东金科控股及其控股股东朱志刚,共计减持3499万股,套现金额约为1.5亿元
【 元宇宙|爆火的元宇宙,冰冷的现实】到了11月20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块当日有36.53亿元资金净卖出。统计显示,9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板块的77只股票中,已有14只发布了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拟减持股数上限合计为3.57亿股。截至目前,一家减持已经完成,13家仍在进行中。
可以说,互联网行业巨头看重的是元宇宙背后的商机与增长潜力,这对于补充其逐渐放缓的主营业务有着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与创业公司则更看重这一概念背后所带来的营销溢价能力,套现离场似乎已经成为标配,业务“处于探索阶段”、“不确定性”等词语也是不少公司答复关注函时的标准话术。
03.元宇宙究竟还有多远?要回答何时才能实现元宇宙的问题,元宇宙要怎样实现绝对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元宇宙的底层由基础设施与终端硬件设备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人机交互、设计工具、游戏渲染、画面渲染、隐私计算、AI、工业互联网、智能合约等等。在此基础上,元宇宙还需要大量的软件与技术协同,包括但不限于:5G、6G、云计算、区块链节点、边缘计算节点、DPU等。在用户端需要路由器、传感器、芯片、VR 头显、显示器等必备硬件。
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元宇宙才能衍生出相应的应用,也就是说技术端、内容端、载体端的相互配合,才是元宇宙成为现实的关键。万家基金认为,对于元宇宙的爆火,从硬件端看,说明国内产业链在逐渐成熟,例如VR代工环节,例如VR/AR上的光学零部件、结构件等公司在逐渐看到有一些订单的落地。
而实际上,即便如此,看好元宇宙短期内能够落地的人士仍不多。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左鹏飞指出,“元宇宙目前处于萌芽阶段,大概需要10-20年的时间,才能进入成长阶段。因为除了技术瓶颈以外,元宇宙主要面临运行秩序、隐私安全等多方面挑战。”
可以看到,外界对于元宇宙的担忧多数聚焦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和监管层面。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VR、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词汇前些年都经历过亿万人瞩目,但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四小龙仍处于亏损境地,区块链则与币圈牢牢捆绑,远远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VR技术则更是屡屡面临瓶颈。
在元宇宙的设想中,VR设备承担着入口的作用,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核心设备之一。早在2015年到2016年,就有一千多家VR企业获得天使轮投资,但许多企业在A轮融资后纷纷转型或死亡。截至目前,“看久了恶心想吐”仍是人们在体验VR之后的第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