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用脑电波运行鸿蒙?华为新专利曝光:这次要进入脑机领域

华为|用脑电波运行鸿蒙?华为新专利曝光:这次要进入脑机领域

文章图片

【华为|用脑电波运行鸿蒙?华为新专利曝光:这次要进入脑机领域】华为|用脑电波运行鸿蒙?华为新专利曝光:这次要进入脑机领域

11月25日消息 , 华为一项脑机交互装置专利遭到曝光 , 在专利详情中显示 , 这项新技术能够使用户无需直视视觉刺激也可快速下达命令 。 据悉 , 我国首个脑机交互接口综合性开源平台已经发布 , 脑机装置设备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

(图片来自:Neuralink官网)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 脑机交互装置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 , 尽管已经有不少科技巨头加入到了这个阵营中 , 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目前 , 脑机交互装置被业界人士称为“帮助残障人士恢复正常生活的最好方案” , 的确 , 通过机械装置对脑电波的识别 , 能够对部分残障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 像是下肢瘫痪的病人 , 通过脑机装置驱动轮椅 , 能够减少上肢的过度消耗 。 当然 , 脑机交互装置目前仍在实验当中 , 仍未有大面积落地应用 。

在华为的最新专利申请详情中 , 通过新技术解决了命令信息传递过慢的问题 , 不同的脑电信号可以完成不同的指令 , 听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 。 事实上 , 脑机交互技术发展得相当快 , 但能真正落地的产品却不是太多 , 而最大的阻碍正是人体实验的问题 。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公司Neuralink曾进行过多次动物实验 , 提出了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 , 但这样的实验却遭到了来自外界的质疑 , 一方面是动物实验在部分国家不被允许 , 另一方面 , 动物保护协会也在“重拳出击” 。 整体研究进度缓慢 , 还是受到了来自社会面的影响 。

(图片来自:Neuralink官网)
其实 , 脑机接口最开始的雏形 , 是目前已经成功商业化的人工耳蜗 。 为了解决听障人士的生活问题 , 人工耳蜗诞生于1957年的法国 , 从最初的电子装置晋升到智能交互装置 , 光是解决这个单项问题就花费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 。 当然 , 脑机接口并非针对性装置 , 覆盖的功能比人工耳蜗多得多 , 需要开发、测试的项目也更多 , 开发进度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 市场研究机构IMARC Groupe提供的数据显示 , 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已达15亿美元 , 至2027年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 。

(图片来自:Neuralink官网)
从生意的角度上看 ,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 能够帮助不少公司进阶到人工智能的新阶段 , 但对于不少病人来说 , 这也是恢复正常生活的新希望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sé del R. Millán教授在最新的实验中透露 , 脑机交互装置对于瘫痪病人重新获得轮椅控制权有非常大的帮助 , 尤其是全身瘫痪的病人 , 非入侵式装置使他们成功启动了轮椅 , 并在实验中完成了比较基础的动作 。 不得不说 , 脑机接口作为人工智能、元宇宙、医疗等各行各业进阶到新世代的标志性项目 , 未来只会有更多公司参与其中 , 一同将技术完善并推广 。
(封面图片来自:Neuralink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