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独立两年,是时候重新认识荣耀了( 二 )


荣耀式创新 , 是独特的双轮创新 。 纵观业界的很多创新模式 , 要么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 , 即用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要么是基于技术发展的创新 , 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 , 就做什么 。 但是荣耀却是用户需求+底层创新的双轮驱动 , 即一个轮子不断理解消费趋势是什么 , 洞察消费者需求和痛点 ,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另一个轮子则注重技术引领需求 , 以前沿、前瞻性技术持续牵引行业向前 。
技术密集度极高的折叠屏手机成为管窥荣耀双轮创新的最好窗口 。 正是洞察到用户希望轻薄与长续航兼得的痛点 , 荣耀在材料、结构等领域进行底层创新 , 将极致轻薄和极致性能合体;正是洞察到用户希望打破不同设备和生态壁垒的痛点 , 荣耀创新性地推出MagicOS7.0 , 制造出智慧的体验 。
赵明曾说 , 将用MagicOS的开放生态竞争iOS的封闭生态 。 MagicOS之所以能与鸿蒙、iOS三足鼎立 , 甚至在开放性上超过iOS , 同样是双轮创新的结果 。
荣耀Magic Vs系列在智慧关怀上的体验 , 更是这方面的体现 。 例如 , 荣耀Magic Vs提供的AI降噪模式可以大幅提升视频会议的体验 , 助眠显示的黑科技可以有效调整褪黑素分泌 , 改善睡眠 。 荣耀Magic Vs还首次搭载类自然光护眼技术 , 有效缓解视疲劳 , 其获得了国内权威护眼认证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VICO A+认证 , 这也是手机行业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大厂此等级认证的产品 。

笔者印象最深的 , 是气息唤醒的黑科技 , 无需语音唤醒 , 用户只要抬起荣耀Magic Vs系列手机 , 就能直接和YOYO语音助手对话 。 这个黑科技 , 切中了用户每次使用智能语音时需要唤醒的痛点 , 以技术满足用户需求 , 带来革命性的体验 。

荣耀式创新 , 也是独特的共振创新 。 一方面 , 荣耀持续投入研发 , 目前荣耀的13000多员工中 , 有8000多人从事研发 , 不断推出底层的自研技术;另一方面 , 荣耀在与供应链伙伴合作中 , 将自研技术加持 , 实现双方能力的深度共振 , 从而实现体验的革新 , 以及伙伴的能力跃迁 。
例如 , 荣耀Magic Vs系列上的“鲁班铰链” , 就是荣耀自研的黑科技 , 大幅减少了折叠屏铰链的器件数量以及结构重量 , 这个黑科技也推动整个折叠屏铰链产业链的升级 。 同样 , 在荣耀Magic Vs系列上 , 荣耀自研的OS Turbo X技术通过软硬件深度优化 , 让系统长效流畅 , 大幅增强了芯片的体验上限 。 在荣耀Magic Vs系列上 , MagicOS的革命性体验 , 也让很多应用呈现出崭新的体验 , 如高德地图可以实现更沉浸的3D导航驾驶 。
荣耀式创新有别于单维的创新 , 双轮驱动具有更精确的靶点 , 共振创新具有更开放的视野 。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 , 那就是可以形成正向循环:双轮驱动 , 让用户需求和技术突破彼此推动 , 而共振创新 , 也能形成荣耀与产业链伙伴的彼此加持、持续跃迁的正向循环 , 让消费者、荣耀、产业链伙伴们实现共赢的生态圈 。
后记:“笨鸟”变“凤凰”时间倒回到2年前 , 新荣耀诞生于至暗时刻 , 市场份额一度最低跌至3% 。
彼时 , 有太多的困难 , 堪称百废待兴:全球供应链体系需要重新构建 , 品牌定位需要重新梳理 , 面对失去的时间 , 研发周期无比紧张……
“2021年是荣耀的第一年 , 这是荣耀走出困境、恢复能力的一年 , 在全体荣耀小伙伴和各界朋友的支持下走出一条回归的微笑曲线 。 ” 赵明这样说 。
新荣耀的第一年关键词是“蓄力” , 是“活下来” 。 从2012年6月发布荣耀50系列赢得开门红 , 到以8个月走过常规12-18个月的研发周期拿出来的荣耀Magic3系列销售火爆 , 荣耀以一种急行军的极限挑战模式 , 走出了阴霾 , 2021年Q1 , 荣耀在国内手机市场拿下高达20%的份额 , 实现深V翻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