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永川(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新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又一次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我们应该选择改变还是走老路?对于以创新为引领的创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创业教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自1947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尔斯梅斯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新风险管理》以来,欧美大学的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是从单一课程向跨学科项目,再到部分大学的独立专业,逐渐形成了从中小学到研究生的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聚集了固定的学术研究群体和实践导师团队,打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体现了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小众市场,不断推动创业教育专业化进程 。
参与式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成为主流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实用、现实,更加注重教学对象的情境体验 。从翻转课堂的应用到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从数字经济的普及到人机交互理念的融合,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欧美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中,从而激发了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如多维讨论、深度体验、模拟和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出现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更好地参与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为出发点 。参与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地位,通过课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等方式进行知识转移和创新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思维的启蒙者 。学生是平等交流的对象,是课堂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附属品 。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力的释放提供了竞争平台,将听力课、知识灌输课、教师主唱课深刻变革为对话探究课、智慧启蒙课、学生家园课 。
跨学科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成为趋势
【创业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英国创业教育缺点】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知识选择与现代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要特别注意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教育专家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跨学科、复合型课程理念 。在此背景下,为保持国家竞争力,近年来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调整:一是增加了创业基础课程,使其成为贯穿全校的通识教育;二是酌情增加综合创业课程,重点突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内容,将文理工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创业知识结构;三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业选课制度和学分制,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创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为在跨学科、跨学科、多学科选修课上不遗余力的学生创造便利条件,将学生塑造成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的创业人才 。
专兼融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成为标配
创业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将知识与技术相统一的交叉学科 。因此,创业教育教师需要成为创业理论的研究者、创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欧美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职教师 。他们学术背景深厚,精通创业知识和理论,不断推出创业学术研究成果 。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成为创业捐赠椅的持有者 。另一类是兼职教师,主要由成功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组成 。这类教师通常在学校担任实践教授或企业家,举办公开讲座,对创业项目进行诊断,从而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给学生鲜活的例子并加以引导,同时为拥有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的学生搭建平台 。欧美大学认为,“双师型”教师可以更好地胜任创业教育,提供多元化视角,保证教学质量 。欧美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旋转门”的特点 。一方面通过制度措施鼓励大学教授做管理咨询甚至创业;另一方面,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学历普遍较高,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角色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多维度与体系化的创业教育评价成为保障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高质量创业教育的保障 。国外大学注重对创业教育的多维度、系统性评价 。多维度评价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个体发展水平评价与纵向综合能力评价、直接性评价与间接性评价等不同评价类型的综合应用,兼顾了高校、教师、学生、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体现在评价对象的多维度上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学习效果,甚至整个创业教育项目的整体情况都可以作为评价对象 。系统化体现在教学评价将贯穿整个教学圈
节的始终,形成基于需求的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不是孤立地考察创业课程开设数量、自主创业率、企业销售业绩等量化指标,而是融入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创业主体的认知变化等隐性要素进行综合考量 。随着全校性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也开始出现与工程、艺术等学科合作的趋势,针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项目开展评价,扩展了创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广度与深度,使多维度与体系化特征进一步深化 。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7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