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傅盛:创业最可怕的是太自由,最大错误是拼执行力( 二 )


接着 , 雷军继续问了我一个问题 , “在这件事情上 , 你的功劳大?还是周鸿祎功劳大?”我当时脑子转了一下 , 我想 , 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 后来我说 , 周鸿祎功劳大 。
从没有广告到每天一百万下载 , 做到全中国50%占有 。 说实话 , 当时出走 , 我内心多少有点负气 。 但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经验的积累 , 我慢慢发现 , 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
坦率地讲 , 安全这个方向不是我想的 。 当时我认为 , 安全不可能做赢 。 当然 , 也没有人认为可能做赢 。 瑞星、金山 , 几百人团队 。 我们是几个人 。
当时公司说 , 你先做一款口碑软件再说 。 尽管 , 方向没有那么居功至伟的前瞻性 , 但给了你一个封闭式问题 , 就做一款免费安全软件 。 在这个封闭式问题下 , 做的所有努力 , 已经把难度急剧降低 。
没有方向时 , 你觉得都是方向 。 来回探索 , 大量时间被消耗 。 但给你一个固定性问题 , 叫封闭式、有区间问题 。 难度其实大幅度下降 。 虽然想出了 , 很多产品点子 , 但一个选择的重要性 , 其实远远大于过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
这是我对那个问题的思考 。 他给了我一个收敛性问题 。 在这个收敛性问题下 , 又给你提供人力、财务、公司构架 。 虽然没有推广费用 , 但不需要担心人员工资 , 不需要担心很多让你游离于产品之外的事情 。 只需安安心心做产品经理 。 正好机会来了 , 它变得很大 。
后来 , 我越来越觉得 , 把一个问题变收敛 , 是很困难的一种状态 。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 , 叫《爱因斯坦传》 。 虽然那是个物理学的盛世时代 , 但爱因斯坦为什么能在那么多人情况下脱颖而出呢?
其中一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 爱因斯坦很年轻就在想象一个场景 。 跟着一束光旅行会看到什么?由这个场景不断在大脑里思考 , 逆向化思考 。 把物理学上极其开放的探索 , 变成非常收敛的、具体化的形象 , 思考出了相对论 。
还有一个场景 。 从下降的电梯里 , 会感受到什么?我突然发现 , 把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 变成一个封闭式场景思考 , 可以使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巨大提升 。
我想说的是 ,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 , 可能最难的就是把自由度变成一个具体问题 , 变成一个具体目标 。 因为 , 我们在创业的时候 , 总是信心满满的认为 , 我要改变世界 , 我要成为最牛的人 , 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
我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 。 一直到2010年 , 最困难的时候 , 当时在珠海 , 被对手强烈打压 。 产品和内部整合上 , 遇到很多问题 。 我才有了新的思考 。
有一个记者去珠海采访我 。 问 , 你想把金山网络做成怎样的公司?我说要全力以赴的做成一家超牛逼的公司 。 他说这个不够 。 他说你知道吗?他举了对手的例子 。 比如那个人 , 看着他天天打这个打那个 , 但他一直想成为这个行业前几名 , 甚至大佬 。 他会全力以赴 , 把一个问题 , 一个方向 , 变成一个目标 。
听了这句话以后 , 我突然意识到 , 自己以前很多思考 , 是错误的 。 因为 , 以前都在想 , 如何做最好自己 , 如何变牛逼 , 看上去有目标 , 却把“状态”误认为“目标” , 甚至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
我经常问团队 , 这件事为什么没做好?他说我已经全力以赴 , 我很努力 , 每天都在认真工作 , 这些都不是可以被证明的过程 。
你误把自己开放式的心理和工作状态 , 当成了工作和前进的目标 。
降低创业难度:把一个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问题 。 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呢?
后来 , 我开始思考 。 金山网络 , 要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 我发现不够 , 我又开始思考 。 我说要变成国际化的公司 , 还是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