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跌落神坛:日本半导体产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1985 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向美国政府提起贸易诉讼:控诉日本半导体产业借助国内不正当的投资环境,以过低的价格进行出口,破坏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秩序,威胁到了国家安全!
2021 年的我们对于这一幕场景应该是无比熟悉的,贸易战、国家安全、301 调查、半导体禁令,我国刚刚经历过的这些手段,日本人其实早在 80 年代就过了一遍 。只不过,日本政府在面对来自美帝的铁拳时,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
80 年代日产 DRAM 因质量太好被认定倾销,1986 年两国签署《 日美半导体协定 》,美国以暂停针对内存倾销问题的诉讼,和暂定对日本实行的 301 条款作为交换,要求日本帮国外半导体厂商扩大本国市场的销量 。
如果川普早十年当上美国总统,那《 失去的二十年 》这本书的副标题很可能是 MAGA。21 世纪后躺平不止有日本的年轻人,在 2013 年日本 NHK 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里,几位官员在谈起日本半导体衰败的问题时,都矛头一致的将原因指向了美国,他们纷纷表示: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因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遇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 。
而事实上,政治压力并不是日本半导体失败的核心原因 。
所以日本半导体到底是怎么跌落神坛的?美国的打压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衰败的原因真的只怪美国吗? 
大家好,我是差评君,今天我们来聊聊曾经吊打美帝的日本半导体 。
视频:点此
日本半导体的崛起
说起来,日本半导体崛起的故事还有那么点爽文的意思 。
日本作为二战后的战败国,早期的发展多少得看着点美国人的脸色 。好在日本迎来的是张好脸 。
冷战时,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开始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并将其作为美国计划下的亚洲工厂,为美国提供廉价的工业品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借此迈出了第一步 。
并且更幸运的是,美国半导体的基础研究成果直接能给日企拿来使用 。50 年代,索尼、东芝等企业从美国引进晶体管技术,开发收音机等电子产品 。
60 年代,日本电气公司获得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平面技术授权,技术共享给其他日企后,集成电路的发展也顺利开始 。
虽然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发源地在美国,但其早期的发展多以军事领域为主,这又给了日企在民用市场发展的好机会 。所以日本制造的收音机、黑白电视等电子产品老早就进到了美国人家中 。得益于电子产品的大量出口,此时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已经小有所成 。
日企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升引起了美企的不满 。由于日本通产省在半导体发展早期实行了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美企只能在与日企的竞争当中干吃哑巴亏,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开始接连不断的发生,最终日本被迫开放国内的半导体市场 。
但开放国内市场就意味会被国外的产品降维打击,国内产业的发展也会变得岌岌可危,于是倍感压力的日本政府决心寻求变革 。
上世纪 70 年代,计算机的代名词还是 IBM。这家公司生产的大型机几乎垄断了计算机市场,早期计算机的标准制定也是由IBM 说了算 。日企在进入半导体领域之后也极度关注 IBM 的发展方向 。 
恰巧就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上的储存器(内存),开始由原来的磁芯技术逐渐转变为半导体储存器 。并且由于 IBM 大型机的客户主要是金融领域这种大型机构的核算和数据处理部门,内存才是主要需求 。1970 年 IBM 宣布在最新的 System370 上使用半导体储存器 。这也就意味着,在半导体产业里,计算机储存器这一大市场诞生了 。
天时地利有了,人也凑齐了 。1974 年日本政府批准“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划,由日本通产省牵头,组织了日立、NEC 、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的人才资源,预计投入 3000 亿日元,开始对半导体技术进行攻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