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

文章插图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

文章插图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

文章插图
创业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好坏之分 。草根也可以在创业中实现自我 。那么,你知道哪些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呢?以下是百度精心搜集整理的80后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com 。让我们来看看 。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

文章插图
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一)养鱼业3年赚了50万
25岁的聊城男孩张传涛,是一名普通的80后大学生,2003年考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每次做完实验都会认真学习分析 。当时,张传涛梦想着将来有自己的农场 。
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习后,他先去了烟台、莱州、江苏学习、吸取教训 。后来,张传涛得知昌邑夏颖水质较好,养殖条件优越,当地农民较多,鱼苗养殖技术成熟,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较好,于是准备去昌邑养鱼 。
2007年初,张传涛带领三名大学生来到昌邑 。在夏甸边境派出所和昌邑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贷款15万元,一个多月后获批 。然后,在警察的帮助下,他们低价把它租给了闲鱼棚 。
张传涛家在聊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他创业的时候,父亲甚至亲戚都反对 。迫于压力,张传涛和同学们开始养鱼 。经营养鱼场的第一步是买鱼苗 。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买8000多元的鱼苗,会亏很多 。“最多一天就亏2000多元 。” 。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成功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宿舍里除了床、凳子和几个纸箱什么都没有 。我们四个人一天的饭只有10块钱,半年只吃水煮白菜 。”谈起创业的艰辛,张传涛印象深刻 。
3年赚50万,希望帮助学生“创业接力”
就在张传涛迷上养鱼的时候,偶然遇到了现在的妻子 。他的妻子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回到昌邑 。两人在网上认识,聊得很投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开始了解对方,也开始深入了解对方 。张传涛的妻子也是学水产的,更是厉害 。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传涛和他的同学在养鱼方面越来越成功 。据张传涛介绍,创业三年后,他们实现了50多万元的净利润 。现在,他占了农场80%的股份,其他几个学生各占5%的股份 。谈及创业的成功,张传涛说:“当时创业前做了很多调查分析,但最重要的是我非常热爱水产 。我来昌邑创业的时候,22岁 。我也吃过很多别人没吃过的东西 。感觉自己有很多精力和很多人的帮助,还是有好运的 。总之,成功有很多原因 。”
张传涛说,虽然这三年赚了50万,但靠还贷款和亲戚朋友的钱赚钱不容易,但他还是需要节俭 。
张传涛说:“以后如果资金充裕,我会给20万元,帮助一两个学生创业 。如果他们成功创业,他们会一个接一个地帮助其他学生 。”“毕竟,我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 。
据了解,下一步,他计划扩大规模,增加更多的鱼棚,或者把这个养鱼场交给同学,自己开一个苗圃 。“苗圃对专业要求比较高,所以想进一步学习水产养殖 。” 。
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
二)年赚20万的“美味假肴”
在武汉这个“好吃佬”扎堆的地方,遍地都是美食家,口味和选材稍有缺陷,一下就能被尝出来,所以做餐饮行业千万不能造假 。但是刘隽做出来的“佳肴”,看上去让人垂涎欲滴却是地道的“假货” 。靠着这些能看不能吃的“美味佳肴”,刘隽一年也能盈利20万元 。
2007年初,面临创业转型的刘隽在网上选定了新的项目:餐饮菜肴模型 。刘隽说,武汉是一个餐饮行业胜地,大小餐馆遍地开花,这个项目市场巨大 。
当时,武汉没有生产菜肴模型的大型厂家,刘隽找到深圳,要求对方转让生产工艺 。深圳厂家开出28万元的天价,经过几次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以18万元成交 。
在刘隽的员工甘宁看来,18万元的价格实在被对方狠狠地“宰”了一刀,因为18万元仅仅只购买了工艺技术的“使用权”,产权仍在深圳企业手中,而且每次进购原料,都必须从深圳厂家购买,每公斤的成本高达100多元 。
不过刘隽还是觉得值得,“在达成交易前,我花了1个月时间考察市场,当时不仅武汉,河南、湖南、江西、安徽甚至南京等地,都缺少这种生产企业,我相信这种产品一定有市场 。”
在考察中他以顾客的身份故意“刁难”餐饮老板,以不了解菜肴的用料、工艺为由,要求对方提供样品,但多数餐饮店最多只能提供图片,无法提供样品 。这时刘隽再抛出自己的“底牌”:如果我能为你们提供模型,多少钱的成本能接受?
用这种办法,他不仅考察了市场,还“预定”了相当数量的客户 。2007年10月,他再次投资30多万元,引进生产设备和人员,正式开始在武汉批量生产菜肴模型 。
11月17日,刘隽刚刚“搞掂”一个大客户,该客户从他这里订购了1000套、货值30万元的餐饮菜肴模型 。与刘隽同时参加竞争的,还有来自北京与上海的两家模型企业,两家企业的规模实力均在刘隽之上 。
面对强手,刘隽最终胜出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低价位 。“别以为我是拼命砍价故意恶性竞争,其实我还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 。上海厂家的模型是空心的,使用的材料比我少,但是成本绝对比我高 。”刘隽神秘地说,能做到高品质低成本,秘诀就在于他“破解”了原料的配方 。
花18万购买生产技术时,深圳厂家并没有透露原料配方,而是以100多元每公斤的价格出售给他 。刘隽根据生产设备说明书,到化工品市场挨家挨户“取经” 。用这种方法,他终于找到一种PV高分子聚合塑料,非常适合做菜肴模型 。而这种材料的价格,不到原来的1/2.
以这种低成本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刘隽很快赢得了不少客户,如绿茵阁、新加坡美食、巴犀烧烤等,还有很多快餐店和食堂都在使用他的菜肴模型 。
“小心,别让衣服蹭了油……”在10月23日沌口区创业办举办的“小成本创业项目展示会”上,刘隽对几名参观者开起了小玩笑,烤肉模型上油腻腻的光泽惟妙惟肖,还真蒙到了不少人 。
“别看我表面上很轻松,其实心理压力大着呢 。”原来,2007~2008年刘隽的企业发展势头不错,年均盈利在20万元左右,但是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资金链出现问题,刘隽想扩大规模拓展市场,一直力不从心 。
“制作菜肴模型,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很多工序像搞艺术创作一样,需要靠手工完成,一个熟练工一天只能生产2件成品 。”刘隽说,要扩大规模,就需要成倍增加人手,否则太大的订单都不敢接 。
今年以来,刘隽参加了多场政府主导的创业推介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合作者,以缓解资金链压力 。
他说:政府主导的创业活动一般为公益性质,参加的成本低,而且会上往往有许多创业者寻找投资项目,双向需求旺盛 。他打算以“零门槛”招纳部分分销商,同时寻找投资合作者 。目前已经有部分创业者表达出投资意向 。

80后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三)东北大学生创业第一人
26岁的董一萌,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在公司里,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绝对的领导者 。去年,董一萌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周上一举摘得“中国最具潜力创业青年奖” 。其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一代社会化搜索引擎deyeb,如果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下一届的中国IT创富英雄榜上,兴许就会出现董一萌的名字 。
大一时,董一萌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网剧《原色》,被国内200余家争相报道;大三时,他创办了自己的电子公司;4年后,他成为吉林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创业标兵 。董一萌身上,还存在着太多“可能”,因为他的梦想、他的性格,和他做事的态度 。
创业的火焰再不喷发就憋死了
2000年,《原色》让董一萌一夜成名 。创作网剧并非为了自娱自乐,“就是想吸引”,才上大一的董一萌,思想明显比同龄人“超前” 。
《原色》是一部描述高中生生活的网剧,男主人公原型即为董一萌 。董高中就读于当地最著名的重点中学,高二时升学压力日渐加大,他却开始炒股,因为“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抱希望” 。
入试水,董一萌想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找到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 。1999年、2000年,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井喷,IT股票直线飙升,董一萌从中看到了未来,内心的创业欲望迅速膨胀 。
“凡事都要打出提前量,对人生的安排也一样 。如果等到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再做,就太晚了1董一萌认为,”无论如何,在大学里就应开创自己的事业“ 。
《原色》虽然没有吸引到,却吸引了来自美国西雅图中华商务网的创业者一起创业 。2001年,董一萌获得长春市新星创业10万元,当年9月,他的“一萌电子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主营网站建设和软件开发 。大三的董一萌成为东北创业第一人 。
“我是一个急性子,胆子也大,心中创业的火焰再不喷发,就憋死了 。”董一萌笑了,“我欣赏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感觉” 。
历绝境坚持而后生
公司开张恰逢9.11,全球IT业务滑坡,没过几个月时间,一萌公司资金枯竭,全公司只剩下了董一萌和副总两个人 。濒临绝境之际,一家颇具规模的广告公司引起了董一萌的注意 。“一屋子全是业务员,疯狂打电话,每月电话费8000多元,一年产值达到两个亿”,这种“电话营销、狼群作战”的运作模式,使董一萌深受启发 。此后一周时间,他打遍了整个通化市药厂的电话,第二周,他就拿到了近7万元的合同单 。一单单合同积累到2003年8月,一萌公司复活了 。
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企业发展才有后劲 。全国上网人中近90%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需要的信息,董一萌意识到,搜索引擎营销是一个黄金行当 。几个月后,一萌公司推出了自己研发的“善财童子”,客户只要使用该产品,便可使其网站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几名 。至2005年年底,董一萌发展了全国多个省市的商,并在北京建立了分公司 。
“困难面前,我犹豫过,但正是因为坚持过来了,才有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创业最忌讳三分钟热血,能够集中你所有精力,做好一件有创新和实用性的小事,然后再把范围扩大,这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董一萌总结道 。
我不是管理型的老板而是战略型的
“董一萌虽不是学计算机的,但对这一行,他有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作为老板,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萌公司的研发人员莫千聪感慨 。莫千聪是受一萌公司“环境与活力”的吸引,10个月前才转投于一萌门下 。
每个月,起码有三分之一时间,董一萌是在外地奔波 。“我不是管理型的老板,而是战略型的 。”董一萌说 。
2005年11月,董一萌参加在举行的“国际广告数字技术展览”,会上经与各国深入交流,他制定了新的发展框架:构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人性化搜索引擎 。
今年3月,一萌公司推出了其新一代引擎deyeb的测试版,搜狐、天极等专业网络报道认为“deyeb有可能成为社会化搜索领域的又一个百度” 。董一萌正是凭借这一项目,获得了“中国最具潜力创业青年奖” 。目前,董一萌正在寻找投资合作者 。
创业过程中,董一萌多次受到来自团组织的帮助,共青团吉林省委在“创业1+1”行动中,为董一萌配奋了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董一萌感到受益匪浅 。
“创业有可能是一种化学反应 。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做事方式都在暗中释放着某种元素,它们又与外界的支持、环境、机会等相互作用,产生综合反应 。很难说最终结果,但只要去做,肯定会有回报 。”董一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