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迈克尔·莱维特马剑鹏漆远 11月15日|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聚焦科学前沿,推进融合创新( 四 )


漆远:
人工智能就是新时代的望远镜、显微镜、雷达
人工智能开启未来的科研 , 就像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一样 , 人工智能就是这个新时代的望远镜、显微镜、雷达 , 能让我们看到更远的地方 , 也能让我们看到更小的细微之处 。
人工智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 , 能对基础研究方法带来全方位的助力提升 。 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药研发、数学研究、大气科学乃至金融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研究领域 。
每个人都可以看作一台计算机 , “硬盘”是父母给的 。 就像计算机编码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一样 , 人体DNA中的ATCG的碱基序列就是人类一切生命活动的编码语言 。 ATCG碱基序列排列组合构成DNA , DNA转录产生蛋白质 , 蛋白质的互相结合变成网络 , 组成机体并调控着复杂的生命活动 。 但最底层的生命逻辑其实还是ATCG碱基序列构成的复杂信息网络——要想解码人类基因 , 对生命微观结构的研究必不可少 。
那么 , 如何知道微观结构是怎样对宏观产生影响的呢?庞大的基因片段、复杂的蛋白质结构中 , 究竟是哪一部分起到关键作用?其中的关键联系 , 如今可以由人工智能在学习、对比庞大的数据后给出可靠预测 , 大大缩减以往所需的时间、金钱成本 。
人工智能正在切实推进助力科研的发展 。 随着生命科学数据采集成本降低 , 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今天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大放异彩 , 得益于过去的数十年内 , 计算机算力的大幅提升 , 以及数据测量采集技术逐渐成熟后带来的成本大幅降低 。 人工智能需要数据 , 同时也要研究如何结合其它基础模型 , 并“教会”人工智能学会自我优化、自我提升 。
本文转自:文汇报迈克尔·莱维特马剑鹏漆远11月15日|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聚焦科学前沿,推进融合创新】此外 , AI助力科研不仅事关基础研究 , 更要将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结合起来 , 用原始创新推进科创发展 , 让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结合推动底层的科研 , 用底层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 推动健康、医药、碳中和、数字经济等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