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业社保补贴 苏州创业补贴

5月20日,苏州发布《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推出“金蓝领培育工程”“推选劳动者当一周市长”等29项新政策,其中16项政策为全国首创 。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引领,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支撑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兰表示,“打造职工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理念,就是要把苏州打造成“职工素质最好、职工配置效率最高、职工关爱最多、融合成长最好的城市” 。
以最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形成“最大吸引力”
“我曾经在全国14个城市工作 。全国只有苏州率先开展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确保我们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38岁的四川建筑工人李志刚(音译)已经在苏州辛勤工作了7年 。他说苏州很标准很公平,外来务工人员来了也不想走 。
李志刚的感受也是无数劳动者的切身体会 。多年来,苏州公共服务始终聚焦普通劳动者和普通百姓关心的痛点、堵点,连续四年入选《经济学人》年度“MainlandChina最宜居城市” 。进入新时代,苏州如何能更进一步?“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我们提出打造升级版政策,打造最佳就业创业环境 。”苏州市市长李亚萍表示,打造“首选城市”,要与“苏州最舒服”合作,创新打造“恰好在苏州”服务品牌,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真正让劳动者在求职招聘上“零距离”、在创业环境上“零温差”、在技能发展上“零门槛” 。
招聘“零距离” 。两年内,苏州将在全国遴选100所职业(技术)院校,与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落实“用工荒引进计划”,每年组织重点企业赴外地开展环境提升、专项招聘等“苏州日”活动,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进工人 。
创业环境是“零温差” 。苏州将在江苏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或在苏州创业吸纳5人以上的外地户籍创业者视为本地户籍人员,享受同等创业扶持政策;持有当地居住证的外国注册工人享有与当地注册工人相同的政府补贴技能培训 。
技能成为人才的“零门槛” 。苏州将在两年内投入约1.5亿元创新打造“金蓝领”培训项目,实施技师培训、新兴产业、品质生活三大培训项目 。
5月1日,苏州实施人才落户新政策,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提供“先落户,后就业”的待遇 。短短10天,就有8755人申请落户,同比大幅增长711% 。
以“最实用的方案”实现“职工首选”的目标
打造一个工人找工作、创业的首选城市,绝不是“一天的工作” 。苏州人利用城市的政策,实现了系统的努力,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
打造“劳动者首选”,劳动者必须更有尊严 。“苏州每年将为全市企事业单位一线职工和科技工作者评选1万名‘最美工作者’ 。”苏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建春介绍,对参加技能提升培训的“最美职工”进行奖励,三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参加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加20分 。更重要的是,苏州将开展“市长一周”系列活动,邀请职工代表进入政府机关、会议场所等办公场所参与政务d
打造“劳动者首选”,必须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们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引领,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试点,全面提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水平,打造劳动关系示范城市 。同时,建立各级劳动维权“一窗式”受理平台,在市、县两级仲裁院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调解仲裁庭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正说 。
“这是一个细致的计划,从工人的工作到生活都在做安排,让企业招募优秀人才加入更有底气 。“中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
中心总监谢寒说,苏州此举具有十足的引领性和吸引力 。
靠“最优劳动者”建成“最强产业链”
徐维贵是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产品制程开发工程师,19岁从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公司时,是一名研磨加工技术工 。2012年,他在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一举拔得数控铣项目头筹,随后成立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徐维贵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帮助企业培养500多名技术人员,并和工作室成员申请了30余件专利 。
城市梦想背后,凝结着无数的个人奋斗与努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成长为全国工业大市的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得益于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努力,苏州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体系 。近年来,苏州更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开展了超前、重点布局,这也对城市人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
【苏州创业社保补贴 苏州创业补贴】“目前已有超过600万劳动者在苏州集聚 。截至去年底,苏州人才总量达29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64.8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前列,但在从过去高速度发展的标兵向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新型产业所需的‘蓝领工人’不仅数量紧缺,质量也有待提升 。”朱正坦言,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必须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建设层次分明的人才结构,让“塔尖”高层次人才和“塔基”高素质产业工人都爱上苏州,依靠“最优劳动者”建成“最强产业链” 。(高 坡 盛 峥 徐瑞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