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

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

文章图片

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

文章图片

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

文章图片

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

文章图片


【机器人|“互联网+”金奖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创新蓝光材料】核心专利垄断 , 供应产业链受限
面对OLED显示屏材料遭遇的困境
南邮有这样一支团队
创新OLED蓝光材料 , 实现工业化生产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
展示南邮风采 , 彰显大国科技实力
创新OLED蓝光材料 , 打破国外专利封锁
指导老师
解令海、凌海峰、魏颖、汪莎莎、曹洪涛
项目成员
金凌志、李晓艳、林冬青、姚鸿巍、须昀杉、茅峻玮、解晓涵、崔燕茹、张翀、樊俊江、丁宁、陈雨婷、李阳、明建宇、王煜璁
OLED显示屏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 手机可折叠显示屏、曲面屏、曲面车载屏等都属于柔性OLED显示屏 , 柔性OLED显示屏将是 “泛在屏”时代的主力军 。 OLED显示屏的发光原理是红、绿、蓝三种有机发光材料RGB自发光 , 但由于中国在OLED领域起步晚 , 现有有机发光材料的专利几乎被国外垄断 , 我国有机蓝光材料95%依赖进口 。
图为“格芳烃”物质的结构图
南邮的这支“互联网+”参赛团队设计出了新型的有机蓝光材料化学结构体系 , 借鉴中国窗格结构 , 将其命名为纳米格芳烃 , 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并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 相关专利被中国、日本和新加坡授权 。 团队借助连续流技术成功地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了工业化 , 实现了公斤级的量产 。 项目紧跟时代要求 , 契合了十四五“发展新材料”的规划 。
“团队名为‘视界中国’ , ‘视界’代表着我们通过OLED显示屏看到的世界 , 世界与中国相连 , 希望有机蓝光材料能够立足于国内大循环 , 促进国际大循环 ,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 成员李晓艳和姚鸿巍解释道 。
团队协作 , 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
金凌志博士是“视界中国”团队的负责人 , 作为整个团队的中枢 , 他将每位队员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 让他们的长处得以尽情发挥 。 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像齿轮一样 , 环环相扣 , 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 推动整个团队完美运转 。 每一位成员虽做着不同的工作 , 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 互相鼓励 , 齐心协力 , 最后在国赛中获得金奖 。
全国总决赛答辩现场
林冬青博士和硕士生明建宇、王煜璁、李阳是团队的技术核心力量 , 其中林冬青博士首创的有机分子格子化技术 , 设计出了高稳定性的格芳烃蓝光新材料 , 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并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
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崔燕茹原本在三牌楼校区学习 , 为了备赛搬到仙林校区 , 整个暑假都一直与队友们并肩战斗 。 她和同学院的解晓涵两个人分工合作 , 一人做表 , 一人检查 , 双重保险 , 让数据更加精准 。 尽管比赛的压力较大 , 崔燕茹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落下 , 一直保持在专业第一的位置 。 参加比赛让她接触到了不同的专业知识 , 学会了用理科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
团队成员观看往届比赛视频 , 学习答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