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州日报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6小时完成|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
6小时完成 , 一台设备可顶5名流调熟练人员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6小时完成|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
文章图片
本报讯(采访人员李白蕾)“对 , 就是穿黑色衣服的这个人 。 ”15日下午 , 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在晋安区新店镇开展流调工作 , 凭借一台有着“火眼金睛”的设备 , 很快识别了阳性密接人员 。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6小时完成|清北博士研发“追阳密接”AI识别器】这台高效便捷的设备叫“追阳密接”AI识别器 , 由清华大学博士蔡培翔和北京大学博士陈俊延领衔研发 , 6小时完成开发 , 12小时投入运用 , 一台设备相当于5名流调熟练人员 。
蔡培翔、陈俊延分别是去年和今年“好年华 , 聚福州”活动的引进生 , 目前在闽侯和连江接受轮岗锻炼 。 12日 , 他们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驰援流调溯源专班仓山突击队 , 开发一套在社区公共视频中能够迅速高效初筛密接人员的软件 。
“这是军令状 , 我们毫不犹豫接下了 。 当晚 , 我们与俞伟、薛常永、陈瑞超、王莉思4位引进的博士硕士碰头后 , 立马组团启动研发工作 。 ”蔡培翔告诉采访人员 , 他是清华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 , 陈俊延是北大物理学博士 , 两人都有软件开发的经验 。 “我的同学张隽榕硕士在莆田工作 , 听说我们要做这么有意义的事 , 特地赶来加入 。 经过紧张的通宵作业 , 第一版AI识别器系统次日凌晨4时完成了 。 ”陈俊延说 。
软件要在社区使用 , 可社区公共视频拍到的人脸不是不够清晰 , 就是遮挡物太多 , 难以识别 。 “能不能以衣着和体貌特征作为切入点 , 把符合特征的人都找出来?”陈俊延的一句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 又一场头脑风暴开始了 。 有人提出 , 室内和室外的密接人员定义不同 , 如果只按一种情形去设置 , 会不会过于局限?于是 , 他们又紧急调整密接参数 , 做到室内外视频识别都可使用 。
据了解 , 目前通过公共视频“追阳密接” , 往往要调动流调专业人员在海量视频里逐帧通宵识别 。 而博士们开发的“追阳密接”AI识别器能自动判定密接人员 , 多线程高倍速处理视频 , 节约大量人力 。 “有了这个软件 , 一台电脑工作效率相当于5个熟练人员 。 ”陈俊延说 。
“系统第一次用于实战是在13日下午 , 距离研发成功不到12小时 , 参与仓山区对湖街道的追阳密接 。 那天工作了三四个小时 , 就完成了对2个阳性病例社区活动密接人员的初筛 。 ”蔡培翔说 。
“下一步 , 我们想做一个移动流调工作站 , 它像一台可以手提的电脑机箱 , 能将公共视频的硬盘直接插在机器上 , 做到一边拷贝一边识别 , 省去了来回拷贝视频的时间 。 同时 , 还要解决‘撞衫’等问题 , 提高识别效率 , 优化后一台专业设备工作效率相当于上百人 , 真正实现用科技手段为流调工作赋能 。 ”陈俊延说 。
蔡培翔(右二)和陈俊延(右一)携带软件在新店镇开展工作 。 (受访者供图)(全文共103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