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库存高达12亿,营收利润双下滑,华米的“脱米后遗症”有多严重?( 二 )


但问题是 , 在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后 , 华米的收入主体来源依然是小米的代工订单 。 只不过随着自有品牌的推出 , 小米的代工订单在华米出货量的总数中占比逐年下降 。 然而 , 目前小米订单消失的份额 , 自有品牌却还接不起来 。
此外 , 华米最新财报上的库存情况也让人颇为费解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0年12月31日 , 华米科技的库存价值是12.17亿元 , 而在今年三个季度结束后 , 华米手上的库存不降反增 , 变成了12.71亿元 。 除去年度的库存折损比例 , 这就表明华米去年的库存并没有消化 , 今年前三季度依然有了部分增长 。
由于小米的订单是代工模式 , 也就是“订单有多少 , 就发多少” , 不可能产生库存 , 这也就意味着当下所有的库存全是自有品牌生产所致 。
因为库存并不进入收入和成本的名单而计入资产负债表 , 这使得华米科技纸面的利润显得异常好看 。 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看 , 9个月这12个多亿的库存基本上没有卖出 , 就意味着这部分的库存价值已经损失 , 只不过根据财务规范 , 会在几年内摊销掉 。
如果这笔库存直接算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成本中 , 那目前毛利9个多亿的报表就会迅速转成亏损三个多亿 。
2、说不清的科研在「子弹财经」看来 , 华米三季度的财报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 就是研发费用 。 根据财报披露 , 2021年三季度华米科技研发费用为1.087亿元 ,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7.1% 。

华米自己给的解释很简单 , 认为这个数字反映了研发活动的有效费用控制 。 按财报原文表示 , “公司优化集成产品开发流程 , 有效开发新型智能设备 , 并推广其开放平台ZEPP OS , 欢迎更多外部开发者在智能手表上上传他们的软件和程序” 。

但问题是 , 今年华米的科研动作频频 , 尤其在芯片领域投入颇大 。
今年7月 , 华米科技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专注于健康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30秒一键监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 , 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技术 。
该芯片可进行图形、UI操作等高负载计算 , 相比芯片“黄山2号” , 运算效能提升了18%;而运行功耗则降低56% , 休眠功耗降低达93% , 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可实现全天候生物数据连续监测 。
值得注意的是 , 该芯片中还集成了一颗2.5D GPU 。 得益于此 , 黄山2S的图形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提升达67% , 且芯片搭载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 , 可以迅速识别疾病类型 , 以房颤为例 , 其识别速度是纯软件计算的26倍 。
事实上 , 为了树立自有品牌的形象 , 华米也一直打“科技牌” 。 今年10月 , 华米推出全新都市时尚智能手表Amazfit GTR 3和GTS 3系列 , 首次搭载了华米自研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 , 搭配新一代BioTracker 3.0 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 。
在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布的背后 , 理论上都应该有大量的科研投入 , 尤其在三季度 , 有新产品和新芯片的发布 , 相应的科研投入却大幅缩水 , 这在整体的逻辑上让人难以理解 。
毕竟 , 华米号称已经深入到了芯片领域进行创新 。 众所周知的是 , 芯片研发是最耗资金的一件事情 , 因为芯片从设计到最终上市 , 中间要经历多次流片 , 每一次流片机器一启动就是上百万美金的成本 。
根据之前媒体报道的数据 , 2017年28nm流片的价格大概是每平方毫米人民币23.5万元 , 45nm大约是每平方毫米人民币12万元;到了2021年 , startup模式的5nm设计加流片费用至少3500万美金起 。
这还不保证一次成功 , 基本上流片都需要几次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