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首发”这事情上,手机厂商静悄悄( 二 )


在技术研发周期影响之下 , 行业和厂商短时间内都无法带来轰动性质的创新 。 还是以iPhone为例 , 要知道光是屏幕所涉及的玻璃、多点触控技术创新 , 就都经过了数十年为长度的原型研发阶段 , 到苹果打算进入手机行业的时间点上才刚好完成了为综合创意服务的准备 。
如今消耗技术创新的周期大幅缩短 , 我们所能见到的新技术往往是阶段性成果 , 因此观感上并不强烈 。 手机电池其实已经有材料、结构、能量密度等方面的进步 , 也对快充有很好的适应性 , 可是人们期盼的终极目标是“光速充电、万年续航” , 相比之下现有创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另一个制约了技术首发的问题是缺乏配套生态 , 厂商火急火燎地将新技术推到消费者面前 , 却没有同步带来足以发挥出技术最佳应用场景和真正实力的体验 , 自然不能凸显出创新的价值 。 假设没有苹果在手机系统和应用生态上的努力 , iPhone硬件再特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
“抢首发”这事情上,手机厂商静悄悄
文章图片
这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经典规律 , 近半个多世纪出现过比存活至今的玩家们多得多的企业 , 试图用从所未有的技术创新征服市场 。 可是他们大都没有做好体验服务技术的准备 , 进而无法说服用户接受新技术产生的价格、学习成本等代价 , 就此消失于时代洪流 。
让子弹飞一会 , 总会有结果
种种原因 , 让有着高尚概念的技术创新在大多情况下都显得“没必要 , 但足够特别”——厂商投入了资源 , 技术路线上也有其位置 , 到了消费者一侧却应者寥寥 , 可能是小众群体的酷炫玩具却成不了大众生活一部分 。 一度让厂商趋之若鹜的“首发” , 似乎变得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 。
苹果、三星、小米等头部厂商都开始在旗舰产品中应用的UWB技术 , 貌似有重蹈3DTouch覆辙的倾向:在技术演示和为数不多的产品体验中 , 近距离隔空一指就能完成多设备配对和交互的体验足够酷炫 , 而在实际产品投入市场后 , 又丝毫没有对拉动产品口碑和销量作出贡献 。
雷科技认为 , 我们现在没必要对进入低谷期的手机技术创新首发口诛笔伐 , 周期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客观层面的必然 。 “让子弹再飞一会”说不定会见到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 许多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技术 , 也都是经历冷板凳时间后才在合适的时间点产生价值 。
我们在手机上接触得最多的液晶屏幕和电容触控 , 都有过被质疑技术价值的阶段 。 相比同时期更经济更实用的技术如显像管、电阻式触控 , 这些新技术在诞生之初缺乏明显优势 , 在长时间迭代完善和市场需求转向之后 , 终于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 。
“抢首发”这事情上,手机厂商静悄悄】这可能是我们看待今天技术首发的最好方式 , 它初次亮相时可能缺乏实际用途 , 仅仅是厂商营销宣传上的工具 , 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演变和外部环境更迭 , 或将迎来卷土重来的机会 。 到那时候 , 说不定又会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