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文章插图
油菜产业铺就“黄金路”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西河县媒体中心提供)
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文章插图
林好乡辣椒育苗基地苗长势良好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张
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文章插图
摘下“穷帽子”的李根兴,在孙静乡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悉心照料这只中华蜜蜂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张
【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西和县长道镇,西和县创业贷款

文章插图
工人们正在分拣核桃仁 。西和县发展核桃果业,促进农民增收 。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张
“贫困户从3.15万户减少到1.12万户,贫困发生率从39.52%下降到11.7% 。”这是2013年以来西河县在《扶贫答卷》中书写的可喜成绩 。
位于秦巴山区的西河县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和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制约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西河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金融跟进扶持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开辟致富路 。昔日的贫穷落后已经悄然改变 。
 1 因地制宜育产业
西河大部分贫困村多山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基础差,发展困难 。
“现有产业规模小、链条短,难以形成县域主导产业 。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 。”西和县委书记曹勇表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和最大问题 。
发展工业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政策 。
西河县狠抓扶贫产业,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牛、羊、菜、果、薯”六大特色产业为方向,立足当地特色优势、群众所擅长,抓家庭产业培育,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菜单” 。
王小云是长岛镇刘村的一户贫困户 。苹果种了10多年,却因为果树老化、品质低、销售难,一直没有脱贫 。
就像西河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一样,长岛镇把苹果作为重点产业,引进新品种,建设1000亩苹果示范园,修复产业道路 。根据王小云种植苹果的经验,帮扶干部为他确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菜单” 。3亩多果园得到改善,新嫁接的果树今年开始结果 。
“有了政府的支持,不用担心技术和销售,而且路已经修到果园了 。商家来家里收苹果,又贵又省事 。”王小云高兴地说 。“除了苹果,我还种了中草药 。今年,我说我可以摆脱贫困 。”王小云充满信心 。
种植苹果与传统农作物相比有什么好处?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成为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亩地,小麦亩产600元左右,油菜亩产1000元左右 。种植苹果新品种后,满果期亩产约6000元,是小麦的10倍,油菜的6倍 。
“今年全镇共流转土地1.1万亩,形成中药材、辣椒、苹果三千亩示范园区 。仅经济林果业年产值预计就近1.5亿元 。”长岛镇镇长田丹说 。
西河县探索实践“长中短结合、多元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采购良种苗木”
、部门负责技术指导、乡镇组织群众种养”的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经济林果等三大产业 。
——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 。素有“中国半夏之乡”之称的西和,所生产的半夏“颜值”高、无污染、药用价值高 。“2019年,全县种植半夏2万亩,按亩产400公斤、每公斤100元计算,半夏有望成为全县产业的龙头老大 。”何诚自豪地说 。
——以花椒和苹果、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业 。形成了“南椒北果中部梨”的经济林果发展格局 。去年全县经济林果业产值达5亿元左右 。2019年全县新增经济林果面积2.61万亩,预计产值达5.7亿元 。
——以养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 。2018年,西和县引进了德青源金鸡养殖企业 。投产后,将年产商品母雏鸡2160万只、壳蛋540万枚,年产值达到5亿元,带动15万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
三大产业既管当下,又管长远,实现了“短期有效益,长期看林果”的长远发展目标 。产业扶贫上,西和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小家禽等“五小产业”发展 。同时,引进省内外企业累计建成扶贫车间78家,2000多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如今,全县“一主多辅”到户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农户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
 2 财政金融扶产业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 。缺少资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
西和县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优先保障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到户扶贫产业培育 。2018年整合到户资金4.27亿元,扶持1.24万未脱贫产业发展对象户、1.96万户已脱贫贫困户发展了中药材、经济林果和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为1.52万户贫困户落实配股带贫资金,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人均新增1.2亩,到户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
半夏是适合西和贫困群众增收的种植项目 。然而,种植半夏每亩2万元的投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针对这一情况,农行甘肃分行推出了“半夏贷”,为西和县半夏“信用”种植户办理免抵押担保贷款 。
有了贷款,兴隆镇下庙村宏盛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王玉红劲头更足了 。自从成立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以来,资金不足是他一直头疼的事 。去年冬天他从县农行办了200万元贷款,今春就组织了11家合作社,成立联合社,领着大伙种了2500亩的半夏和2500亩其他中药材 。
截至目前,“半夏贷”已授信1351户、1.2亿元,覆盖全县30%的半夏种植大户,间接带动近4000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
如今,西和的山货借着电商走向了广阔的市场 。然而,缺资金、贷款难成了全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 。为此,西和县农商银行提供了免抵押、免担保的“电商贷”,激活了电商这池春水 。
“继‘半夏贷’‘电商贷’之后,各家银行先后推出了13种涉农特色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 。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和县副县长周占斌说 。
“现在种植中药材的资金有了,也不用太担心发生自然灾害了 。”王玉红信心十足 。他说,2014年就是因为没有保险,遇上了天旱,损失上百万元,今年早早地就给5000亩中药材买了保险 。
农业保险为农民发展产业、抵御自然灾害撑起了“保护伞” 。
结合县情实际,西和县印发了《2018-2020年农业保险主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细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构建起了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保障贫困户种养收入稳定 。
以前各保险公司都是各干各的 。为了让保险发挥最大效益,去年以来,西和县把以前各保险公司将各自开展的工作和保险险种统一起来,做到了“统一入户、统一宣传、统一承保、统一理赔”,分片区快速推进 。
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种植户整村投保,将符合条件的地块全部纳入保险,实现农业保险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
春季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低温冻害等灾害多发的季节 。为防止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2019年西和县及早安排,清明前就督导完成了苹果、花椒、核桃、八盘梨等易受霜冻等灾害的8.37万亩产业农业保险投保工作 。玉米、马铃薯、半夏等中药材、高山油菜已完成投保工作,牛羊猪鸡蜂等畜牧养殖产业的签单承保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
“2019年农业保险已由最初的6个增加到19个,实现了全县农产品全覆盖,计划农业保险2039万元,比去年增加590万元,增长40.7% 。”周占斌说,农业保险极大增强了农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托底保障 。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西和县在发展金融综合服务的基础上,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电商村级服务点、物流村级配送点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了农村综合服务室,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完成了全县384个村的选点选人培训等工作 。
 3 抱团发展壮产业
晒经乡是西和县的东部偏远乡,信息闭塞,土地贫瘠 。但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花木种类繁多,花期长,蜜源广 。由此,养蜂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
李根星是养蜂专业户,可养了10多年蜜蜂的他,直到去年才脱贫 。有产业,又有技术,为啥他的脱贫路如此漫长?
“我一个人最多也就只养20多箱,产量低,蜂蜜卖不出去,没见到啥钱 。”李根星道出了原由 。
少产业、缺技术,脱贫无处下手 。可像李根星这样集产业、技术于一身,只因没规模、无销路,脱贫路漫长而艰辛 。
独木难成林,十指紧握攥成拳 。西和县大力扶持新建合作社,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 。截至4月底,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70家,实现了每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 。
“我去年加入了合作社,不但以前养蜂入股到合作社能分红,我到合作社上班也有收入,产的蜂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年底就脱贫了 。”摘掉穷帽子的李根星一身轻松 。
壮大合作社是提升产业水平、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 。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后,还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带贫致富的作用 。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西和县开展了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类型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确定了“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联合重组一批、清理注销一批”的原则,选派了135名县乡两级合作社辅导员,指导帮助合作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 。
西和县还学习借鉴“宕昌模式”,以县民裕产业扶贫公司为平台,组建1个县级联合社、20个乡级联合社,健全完善“平台公司+县乡联合社+村级合作社+电子商务+农户”的“五体融合”发展经营模式,完善了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机制,实现全县合作社联合经营、抱团发展 。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西和县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产业示范点和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截至目前,新建产业扶贫示范点247个、产业基地202个,成规模发展的养殖示范点24个 。9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了自己的产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带贫能力显著增强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合作社把农户紧紧抱在了一起,形成了发展合力 。但是产业要发展壮大,走向市场,还得龙头企业牵引带动 。
针对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不紧密的问题,西和县紧紧抓住全国妇联定点帮扶、青岛市北区东西扶贫协作和省政协联系帮扶的大好机遇,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这个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北京德青源鸡产业、青岛佰福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控股公司等一批扶贫带贫龙头企业先后“进驻”西和县 。涵盖畜牧业规模养殖、中药材研发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劳动力培训输转、旅游业开发等多个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西和县脱贫攻坚进程 。以中国中药控股公司西和县产业园项目为例,投产后,将实现西和优势半夏产业与“中”字号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让西和半夏将具有标准权、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 。
 采访人员手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 张富贵
春末夏初的西和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
在西和蹲点期间,通过走村社,入地头,进果园的实地采访,这样的感觉愈加明显 。长道镇千亩苹果示范园里花团锦簇;兴隆镇五千亩中药材基地幼苗奋力生长;晒经乡成群的中华蜂采蜜正忙 。八盘梨、鲜辣椒、油牡丹、针织刺绣、扶贫车间……所到之处,家家户户产业忙,致富路上喜洋洋 。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西和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出路,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向贫穷发起了“突围”,富民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头活水” 。今日的西和,正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在产业富民的大道上奋力前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