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 二 )


算下来 , 每人每年观看纪录片2小时的用户时长并不长 , B站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 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达81分钟 , 但1.3亿观看人数并不是个小数字 , 对纪录片感兴趣的B站用户大有人在 。
倘若B站能在纪录片内容供给端同时提高质量和数量、并增加新品类 , 想必用户观看时长会得到提高 , 毕竟比起UP主创作的日更、周更视频 , 纪录片的节目时长更长 , 且是连贯的 。
以《但是还有书籍》第一季为例 , 节目每集30分钟左右 , 共有5集;B站此前推出的另一个大热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一季 , 同样是每集在30分钟左右 , 有6集 。
这正是B站要推出新纪录片并扶持纪录片创作的原因 。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走红后次年 , B站出品了第一部纪录片《极地》 , 2018年开始推出的《人生一串》系列前两季季均播放量破亿 , 第一季豆瓣评分8.9 , 第二季豆瓣评分8.6 。 截止今年9月 , B站累计上线3000多部纪录片 , 出品106部纪录片 。
B站在纪录片方面最新动作是 , 公布了今年末至2022年全年即将上线的21部纪录片 , 总结下来整体内容策略是 , 推已经大热的IP续集 , 以及增加新垂类内容 。 比如将上线《人生一串3》和《但是有书籍2》 , 也将推此前B站缺失的纪录片题材 , 如关于杂技、戏曲等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舞台上的中国》 , 讨论人与命运关系的《人生第二次》 。
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
文章图片
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
文章图片
B
纪录片对B站的意义不止于短期数据 , 更在于顺应和推动着中文互联网从碎片娱乐内容向知识化内容发展 。
回到最初的问题 , 为什么会有上亿人在B站看纪录片?一个重要原因是 , 纪录片的消费人群与B站核心用户群的契合 。
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纪录片的主流消费人群 , 普遍具有高学历、高阶层、高收入的特点 。 年轻一代用户普遍受过良好教育 , 享受的物质条件较为优越 , 求知欲更强 , 这也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在B站走红的原因 , 这里适合高知识含量的纪录片生长 。
李旎曾经提过的另一点关于年轻人的特质同样重要 , 那就是对于优质内容 , 会自发传播和安利 , 成为“自来水” , UP主的二创作品会加快优质内容在社区的循环 , 而同时这些创作者也是纪录片作品的潜在创作者 。
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
文章图片
李旎
B站最近对纪录片的扶持计划“暗室灯计划”中就有一点与此相关 , 即设立“最佳UP主纪实短片”、“最具潜力青年导演”等奖项 , 鼓励纪录片爱好者成为纪实UP主 , 并扶持纪实UP主成长为纪录片创作者 。
B站生态适合纪录片等知识内容传播的另一元素是弹幕文化 。
美食类纪录片《人生一串》每期结尾 , 网友们都会刷起“老板再来一串”、“多谢款待”、“老板结账 , 下周还来啊”之类的弹幕B站社区氛围滋养了纪录片 , 社区氛围的保持同样需要纪录片这类高质量内容来维系 。
B站为什么死磕纪录片?
文章图片
马东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 , 在看完一场有高级感的话剧形式喜剧表演后 , 曾玩笑称 , 为因前一档洒狗血式喜剧节目笑过感到羞愧 。
纪录片同样是具有高级感的内容 , 高级感对B站这样一家强调社区氛围的产品至关重要 。
李旎提出 , B站内容会长期走精品化路线 , “只有精品 , 才能突破圈层的局限 , 形成文化影响力;才能得到B站用户的正反馈 , 与B站社区产生化学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