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解构三大运营商“算力网络”,中国移动打算怎么干?( 三 )


在高性能计算场景下 , 如引力波验证、粒子加速器、蛋白质内部结构研究等尖端科研项目 , 需要大量的CPU、GPU、内存和网络资源 , 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 当前大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科学数据处理时 , 多选择使用公有云算力或自建高性能计算集群 , 甚至是超算集群 , 计算成本高昂 。 算力网络的共享经济模式 , 可将高算力消耗的科学计算任务拆解并分布调度到广泛存在的社会存量算力上运行 , 极大降低科研单位算力成本 。 美国“在家搜寻外星生命”项目在短短5年间 , 在互联网连接的个人计算机闲置的处理器资源上 , 积累了近200万年的CPU运行时间 , 处理了超过13亿个数据单元 , 是算力“网络化”的成功实践 。
在大数据处理场景下 , 如政府大数据治理、信息化处理等应用 , 需要综合考虑海量数据存储成本和数据分析时延需求 。 算力网络可通过西部枢纽低成本资源满足非实时存储需求 , 通过东部枢纽的热点资源满足实时数据存储需求 。 同时 , 算力网络保证每个算力节点的安全可信 , 通过引入隐私计算技术 , 分割数据“知情权”和数据“操作权” , 保证算力节点在计算中无法直接读取用户隐私数据 , 实现算力网络对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

算力网络以平台型共享经济服务模式 , 盘活新建和存量算力资源 , 实现“人人”为“人人”的开放化解决方案 。 通过算力网络搭建“算力电商”的可信共享交易平台 。 面向高算力消耗场景 , 可极大降低算力租赁成本 , 个人和企业也可以随时将闲置算力贡献出来 , 获得算力服务收益 。
【三大运营商算力网络建设规划】
当前产学研正在积极探索 , 共同推动算力网络布局 , 在行业层面 , 依托联盟形成“区域协同、政企合作、产研融合”的算力产业创新体系 。
在企业层面 , 以运营商为代表 , 在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 三大运营商均积极投入算力网络标准化工作 , 并提出自身算力网络的规划思路和原型系统——
1. 中国电信算力网络规划
中国电信研究院从2019年起便开始进行算力网络的研究 , 联合业界主流厂商 , 探讨如何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类型资源联合优化 。 中国电信算力网络的整体思路是将边缘计算、云计算等多级算力节点与网络进行更进一步的结合 , 实现云网融合下的资源供给 , 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以及运营保障 。

中国电信研究院IP与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雷波表示 , 算力网络重点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资源关联 , 根据用户的诉求将算力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 , 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交易 , 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对业务的要求及能够承担的成本 , 在算力交易平台上购买最适合的算力资源与网络资源 。

按照中国电信的规划算力网络体系包括算力消费方、算力提供方、网络运营方、算力网络交易平台、算力网络控制面等 , 用户可以按照业务发展需求关联算力应用类商店、AI赋能平台等应用提供方 。
2. 中国联通算力网络规划
中国联通高度重视未来计算与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 , 并将算网一体定位为继“云网融合1.0”(云网协同)之后的“云网融合2.0”阶段 。 中国联通在《算力网络架构与技术体系白皮书》中提到 , 目前SDN已经实现了云和网的拉通 , 特别是专线等级的连接 , NFV实现了核心网功能的全面云化 。 但是目前SDN与NFV的部署一般相互独立 , 各成体系 。 结合5G、泛在计算与AI的发展趋势 , 以算力网络为代表的“云网融合2.0”时代正在快速到来 。 中国联通定义的“算力网络体系架构”是指在计算能力不断泛在化发展的基础上 , 通过网络手段将计算、存储等基础资源在云、边、端之间进行有效调配 , 以此提升业务服务质量和完善用户服务体验的计算与网络融合思路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