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破译数亿年前的“无字天书”
文章插图
节肢动物林乔利虫 侯先光、刘煜供图
这是一只来自5亿多年前寒武纪时期的‘虾’ 。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张喜光教授对着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平静地说 。 屏幕上是一个筒锥状的古生物 , 身上的细节纤毫毕现 。 这是从金沙江畔一块石头中溶解出来的化石 , 大小不到1毫米 。 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 , 科研人员却可从中破译无字天书 。
2004年起 , 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张喜光教授、侯先光教授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始与石为伴 。 今年11月3日 , 他们凭借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一颗尘埃 , 窥见生命奥秘
显微镜下 , 一块化石 , 芝麻般大小 。 你看 , 这是它的头部 , 这是它的尾部……张喜光教授边观察 , 边在纸上画出了显微镜下化石身体的各部分结构 。 他说:经历了地球历史上五次最大的灭绝事件后 , 节肢动物为何仍能持续演化并保持着物种数量上的巨大优势?节肢动物是如何快速适应地球环境变化并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这些奥秘都藏在一块块化石中 。
多年来 , 我们百次千次地敲打石头 , 从澄江生物群、小石坝生物群的化石采集到成吨微体化石样品的酸泡处理 , 获得了大量原始数据 。 张喜光说 。
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 , 化石中的节肢动物躯体构造一览无遗 。 它们似乎在讲述远古时代的故事 。 张喜光边观察边说 。 在科学家眼里 , 亿年前的古生物竟如同活的一般 , 于一颗尘埃中 , 该团队首次确认了真正的甲壳动物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早期 , 将相关化石记录前推约2000万年 , 将甲壳动物上肢的化石记录前推了约1亿年 , 从理论上确立了其在节肢动物演化树上的重要位置 。
古老虫子的脑袋 , 现代生命的智慧
在生命演化的历史长河中 , 动物集群行为的起源一直是悬而未决的世界难题 , 过去普遍认为这种复杂的生态现象出现得比较晚 。 从化石记录中 , 我们惊奇地发现20多只海依虫头尾相连 。 侯先光说 , 这说明节肢动物早在5亿多年前就已具有了复杂的集群行为 。
我们把这种化石生态现象与现生节肢动物的行为学进行比较 , 发现该集群行为可能是海依虫在集体迁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策略 , 也就是说5亿多年前的生物不甘‘寂寞’ , 竟会‘抱团’行动 。 侯先光开玩笑地说 , 我们说自己是最高级的生物 , 但节肢动物5.18亿年前已经有集群行为 , 实在让人佩服 。
【化石|破译数亿年前的“无字天书”】这是最古老的指示节肢动物集群行为的化石记录 , 证明这一复杂的生态现象在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雏形构建的过程中就已经演化出来 。 这一重大发现首次揭示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节肢动物生态行为的复杂性 , 为研究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雏形的构建过程打开了全新的窗口 。
研究组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 , 系统展示了早期节肢动物主要类群的神经构造 , 创建了早期节肢动物的演化新框架 , 重构了它们早期演化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演化模式 , 开创了目前全球古生物学界关注热点之一的神经古生物学 , 并引领该领域的国际前沿方向 。
过渡类型是生命演化研究的关键 。 奇虾动物是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时期的关键过渡类型 。 研究团队成员丛培允介绍 , 研究团队从神经古生物学、形态解剖学、系统古生物学等角度对奇虾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揭示这类动物在节肢动物早期演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演化意义 。
- 微信|数亿用户没白等,微信迎来更新,张小龙终于干正事了
- 维生素C|维生素C缺乏为何致肾损伤?中科院“破译”背后遗传调控机制
- 肾脏|维生素C缺乏导致肾损伤的遗传调控机制被“破译”
- 墨芯人工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基于稀疏架构的首颗云端AI芯片即将量产
- 真格基金|AI芯片厂商墨芯人工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 研究团队|我科学家破译油茶遗传密码
- 白花油麻藤|研究人员发现1000万年前“豆角”化石
- 白花油麻藤|世界首个油麻藤豆荚化石 在越南北部被发现
- 一径|一径科技宣布完成小鹏汽车领投的数亿元Pre-C轮融资
- 昕原半导体|「硬科技周报」第53周:斯坦德机器人获数亿元Pre-C轮融资,存储芯片企业昕原半导体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