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大华股份新战略背后:智慧物联巨头的“软”实力突围( 二 )


巨头|大华股份新战略背后:智慧物联巨头的“软”实力突围
文章插图
而在企业客户方面,大华企业平台3.0要帮助企业打造具备行业Know-How的数智中台,赋能生产提效、辅助经营管理。据悉,大华企业平台3.0洞察业务细分场景超3000个,开发业务组件1000多个,累计形成行业解决方案300多个。
比如,在一个智慧园区场景中,有20万人每天在这里上下班和出入餐食,如何让20万人的工作成本和碳排放量下降?大华就通过其企业平台,帮助这一园区做了考勤管理、人员流流动管理、空调用电智慧调配等服务管理方案;在一个煤炭矿运场景中,煤料品质监测面临严重用工荒问题,大华也通过其平台,为客户部署了能够自觉识别料质量、运输情况的监测方案,缓解用工荒……按照大华的规划,要实现这些功能,客户只需要像操作Windows系统一样去掌控信息、流程,得到效果。
巨头|大华股份新战略背后:智慧物联巨头的“软”实力突围
文章插图
在大华的战略布局中,依靠对世界的全面感知可以精准构建场景,多元连接数据才能充分表达世界,感知+连接,最终才能形成对万物的控制与协作,让物成为人的延伸。
二、十年积淀成物联数智平台,直击“行业碎片化”痛点尽管在客户信息化系统的定位上,大华的物联数智平台与电脑操作系统相似,但是在背后的生成逻辑上却有区别。
周文凯解释道,不同在于——智慧物联场景中,感知硬件形态多样,边端和中心的智能协同要求高,大数据融合计算复杂,行业边界和应用场景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问题要复杂的多。
行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业务边界的拓展和场景的碎片化,从而使得软件也要随着变化。如何让一个物联数智平台满足看起来十分碎片化的行业需求?
大华股份在软件进化了十年时间。周文凯回顾:“自2010年开始,大华就陆续切入行业型平台,比如教育、公共安全、交通、能源等领域,积累了相当长的时间面向行业,让客户更好的使用好感知的数据。到2015年前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我们在软件产品中加载了全智能、全计算的能力。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快速陆续沉淀行业客户的共性诉求。所以从2017年起,大华开始致力于去构建大的物联数智平台。”直到2019年前后,大华的平台体系架构经过十年的积累终于完善。通过“一体系、两平台”,即“物联数智中台体系”和“城市平台2.0、企业平台3.0”,以及大华万象平台,大华与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共同推进行业数智化升级。
当下,大华已经形成了一套“GBFM”四层的组件化体系。
如下图所示,这也是大华物联数智平台的组件体系内核——那就是将大华近十年来的行业积淀,汇聚起来形成一个“漏斗”,将原本碎片化的场景方案慢慢四层往下漏,越往下漏就会形成越来越标准化的组件,边际效益也会越来越高。
巨头|大华股份新战略背后:智慧物联巨头的“软”实力突围
文章插图
“我们其实并不强调组件化的数量,是1000个还是1万个还是10万个,只是说曾经做过那么多项目,更关注的是组件化的体系,关心越往‘漏斗’下层我们到底有多少的可复制的有价值的这种组件得到了沉淀。”周文凯解读道。
周文凯告诉我们,这些组件沉淀下来,可能会解决30%-40%的通用需求,这些组件在后续销售中的边际效益极高;虽然仍剩下近70%个性需求,但其中相当部分是改图标、换背景或简单的流程配置,并不会费太大的成本。因此这些组件的复用价值是很大的。
我们看到,如果把大华这样的智慧物联企业看成是碎片化的受益者,这毫不过分,因为它们有理由适应了这一行业痛点并进化出一套应对和掌控碎片化的实力。但大华似乎并不愿意甚至一刻也没有让自己陷入这个舒适区,而是好像正在冲破“行业碎片化”的保护铠甲和发展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