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原价216元,双十一特价228元,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双十一|原价216元,双十一特价228元,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文章图片

双十一|原价216元,双十一特价228元,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文章图片




双十一活动已经进行了大约20天 , 网友的吐槽也是不绝于耳 , 多个商家的套路也被中消协来了个大曝光 。 中消协发现双十一活动期间 , 很多商家存在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 , 这是对消费者的价格欺诈 , 这种行为说轻了那是不道德 , 说重了就是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 。 为了制止这种行为 , 市场监管总局在11月6日给各大平台和各地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双十一活动的指示 , 其中明令禁止商家在双十一先涨价后降价 。



今年的双十一还有两天结束 , 去年网友吐槽的东西到了今年 , 继续吐槽 , 双十一的本意是让利给消费者 , 商家通过薄利多销来赚钱 。 可是双十一正在变味 , 消费者被某些商家当成了“韭菜” , 在被疯狂收割 。 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在近日结合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劝告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 不要轻信商家所说的全年最低价 。 因为有些商品我们不知道价格 , 容易在双十一的时候被忽悠 。

10月29日 , 有记者发现一电商平台售价216元的“冰洁”牌羽绒连帽马甲 , 到了11月3日 , 你使用了各种满减优惠券之后还需要228元 。 如果所有平台都是这种情况 , 那么双十一的意义何在呢?就是为了找个时间收割一波消费者吗?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 而是常见现象 。 10月15日 , 某品牌旗舰店的润唇膏售价为16.9元 。 10月22日 , 商品开启预售之后 , 价格涨到了31.9元 。 10月31日价格又涨到了59.9元 , 不过商品在参与活动 , 特价18.8元 。



商品先涨价后降价我们也就忍了 , 我们不能忍的是商品在做活动的时候 , 活动价比平时还要高 , 这不是来给消费者添堵来了吗?双十一预售阶段 , 定金模式也是很多人吐槽的点位 , 很多人以为交定金之后买到的商品价格就是最低 , 可没想到的是消费者不交定金 , 在11月初的售价也跟预售价一模一样 , 甚至会更低 。

有网友吐槽:既然价格都一样 , 我干嘛还那么早下定金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浪费时间 。 其实价格一样真的没什么 , 最惨的是11月初的活动价格低于双十一预售阶段的价格 , 这是更反感的事情 。 有网友表示 , 自己看上了一款蒸烤一体机 , 在商品预售阶段就下了定金 。 可是在11月初的时候 , 这款产品的价格竟然下降了300元 , 果断退了定金 。 这就是双十一 , 有的在预售阶段玩套路 , 有的在价格设置上玩套路 , 我们走过最远的路就是电商的套路 。

【双十一|原价216元,双十一特价228元,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买的商品的确在平时便宜一点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情况下 , 真正会变便宜的商品多数是价格极度透明的产品 , 大多集中在大品牌之间 , 比如说:苹果、小米、美的、格力等品牌的商品 。 我们以iPhone 13系列为例 , 它的全系产品的价格非常透明 , 有没有便宜 , 有没有套路 , 消费者一清二楚 , 因此不会玩套路 , 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便宜一点 。

为什么双十一会出现有的涨价有的降价的情况呢?这是由各自的市场话语权决定的 , 苹果、格力、美的等产品具有市场定价权 , 在产品刚出来的时候 , 定价会相对较高 , 随着时间的增加 , 产品降价是必然 , 而且同样有不菲的利润收入 。 可是一般小品牌的产品则不行 , 他们没有一定的品牌认知 , 价格很难卖上去 , 因此平时的售价就会比较便宜 。 既然双十一是赚钱的 , 那么他们只能玩一些套路把价格涨上去 , 一方面可以对冲店铺买流量的支出 , 另一方面可以趁着机会多赚一点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