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国天眼下,那些追寻星空的少年( 三 )


改变一代少年的人生轨迹
在“天眼”的影响下 , 在天文的拥抱中 , 平塘学生走出去的脚步快了起来 。
2018年 , 刘章韬、邓国滔等天文社成员首次代表平塘 , 参加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 , 创下平塘历史上第一次有选手参加全国天文奥赛的纪录 , 并且取得全省第二、第六的成绩 。
2018年 , 天文社选派5位学生代表 , 同来自海内外的700多名优秀青少年学生 , 参加在贵阳举办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 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一个论坛上 , 刘章韬作为平塘县学生代表 , 与来自贵阳和美国的两位中学生 , 分别做了天文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主题演讲 。
2019年 , 天文社成员王五四再次代表平塘参加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 一路进入复赛 , 最终获得“小荷奖” 。 当时 , 是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给他颁的奖 。
在朱进看来 , “天眼”给平塘的天文科普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 “天眼”落成不久后 , 他就在一次会议中向贵州省有关领导提议 , 应该在平塘开设天文课 。
2017年8月 , 平塘县选了20多个中小学校作为试点 , 邀请北京天文馆、天津科技馆的4位老师 , 对教师进行一周的教学培训 。 9月份 , 这些学校便开起了天文课 。 经过几年推进 , 截至2020年秋季 , 平塘县已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天文科普教学全覆盖 。
“现在不少学生把时间都花在校内的几门课上 , 只关注跟前的、身边的东西 ,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 天文关心的是更远的东西 , 可以让孩子对未知保持好奇 。 这些对人类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
作为数十年来致力于推广天文教育的专家 , 朱进始终认为 , 学过天文和没学过天文的人 , 整体上可能会有一些区别 。 如果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学过天文 , 则会和别的地方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
这种不一样 , 平塘已然发生 。
“天眼”将天文带入平塘青少年的生命里 , 悄悄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2019年 , 刘章韬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 , 就读物理与天文学院 。 邓国滔也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 。 据平塘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 2016年至2019年 , 平塘共有5名学生考取天文学类专业 , 493名学生考取生态、地质、环境、能源类专业 , 他们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 。
“我想 , ‘天眼’对于少数民族孩子的影响 , 就是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科学、关于梦想的种子 。 这颗种子静静地在我们心中发芽 , 默默地影响我们 , 并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 ”刘章韬说 。
如今 , 刘章韬最崇拜的人是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 。 南仁东放弃国外高薪 , 回到祖国工作 , 将人生最后20年全部投身到“天眼”的建设 , 克服一个又一个苦难 , 呕心沥血 , 最终建成了领先世界的国之重器 。 更令刘章韬感动的是 , 身为一位大科学家 , 南仁东还始终关心着最贫苦的人们 , 自己出钱资助了好几名大山深处求学的孩子 。
从山里走出来的刘章韬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 他深知现在的自己和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 但他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 想尽一切办法 , 找到身边优秀的人 , 向他们学习 。
“对于未来的规划 , 我打算竭尽全力地学习 , 将来从事天文研究 。 现在的目标是争取读研 , 之后出国读博 , 学习国外先进的天文知识 , 再回国为祖国的天文事业贡献力量 。 ”
在刘章韬、邓国滔以及更多平塘少数民族孩子的心里 , 那颗叫做“星空”的种子 , 早已长出挺拔的枝干 , 准备迎接凌云的未来 。
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采访人员手记)